这是用户在 2024-8-26 20:57 为 https://www.spglobal.com/commodityinsights/en/market-insights/latest-news/oil/082624-sinopecs-lower-...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中石化下半年较低的加工目标可能限制中国原油进口
 本列表中

原油 | 上游


中石化下半年较低的加工目标可能限制中国原油进口

 原油


普氏原油市场快讯


煤炭 | 原油 | 上游


红海袭击事件令石油市场紧张;亚洲煤炭市场关注即将到来的罢工


液化天然气 | 天然气


亚洲天然气市场会议 2024


原油 | 上游 | 天然气 | 能源转型 | 可再生能源


印度 CEO 系列:壳牌将平衡油气业务与加速低碳产品供应


大宗商品 | 能源 | 新冠病毒 | 液化天然气 | 天然气 | 煤炭 | 电力 | 金属


新冠病毒与大宗商品


农业 | 谷物 | 乳制品 | 油籽


中国农业自给之路:重塑市场,创造机遇


订阅今日服务,获取实时更新、突发新闻、分析、价格及数据可视化全面访问权限。

 立即订阅


中石化下半年较低的加工目标可能限制中国原油进口

 要点


原油加工量低于年度目标


零售石油产品销量下降


汽油和航空煤油产量上升;柴油产量下降


根据 8 月 25 日发布的中期报告,中国国有石油化工巨头中石化计划在 2024 年下半年将原油加工量降低 1.6%,至每日 503 万桶(或 1.26 亿吨),较上半年有所减少,这表明中国今年剩余时间的原油进口量可能受到限制。


中石化是全球综合加工能力最大的炼油企业,日处理能力达 578 万桶。根据公司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该公司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占中国总量的 35.2%,其原料约 86%来自进口原油。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 2.9%,至 1110 万桶/日。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成品油需求旺季通常出现在 9 月至 10 月,而检修季节则在 3 月至 6 月。


中石化上半年加工原油 512 万桶/日,即 1.2669 亿吨,同比微降 0.4%。


这意味着下半年的目标和上半年的实际加工量均低于 3 月底设定的 2024 年全年目标 522 万桶/日。


成品油消费下降


中石化在报告中表示,上半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下降 0.5%,并削减或关闭了部分亏损的石化生产装置。


其国内成品油销售量也反映了消费放缓,上半年同比下降 4.7%至 5696 万吨,降幅较一季度的 0.2%有所扩大。


截至 6 月 30 日,中石化拥有全国最广泛的零售销售网络,共有 30,959 座加油站,占中国服务站近三分之一。其中,公司表示有 131 座加油站提供加氢服务。


2023 年上半年,公司零售销量同比跃升 16.7%至 5976 万吨,但仍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 2019 年同期的 6006 万吨。


中石化表示,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了成品油产品结构。


上半年,公司汽油和航空煤油产量分别增长 6%和 14.5%,达到 151 万桶/日(3234 万吨)和 67.9313 万桶/日(1565 万吨)。然而,柴油产量同比下降 9.3%,至 120 万桶/日(2931 万吨)。


其上市子公司上海石化很可能是此次生产调整的领头羊。


目标上游产出


在上游领域,中石化 2024 年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正稳步推进,预计将分别达到 2.7906 亿桶(日均 762,459 桶)和 1,379 亿立方英尺的年度目标。


中石化上半年原油产量为 772,143 桶/日,与去年同期的 771,710 桶/日基本持平,而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 6%,达到 7005.7 亿立方英尺。


为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中石化在其公司报告中披露,2024 年预算中将 45%的资金,即 778 亿元人民币(约合 109.3 亿美元),用于勘探与生产。这一预算与上半年已支出的 337.9 亿元人民币相符,并计划在下半年再投入 440 亿元人民币。


中石化运营成果

 单位  2024 年目标  下半年目标  2024 年上半年  2023 年上半年  同比变化

原油产量 *
 百万桶 279.06 139 140.53 139.68 0.6%
 天然气产量  十亿立方英尺 1,379.70 679.5 700.57 660.9 6.0%

油气当量产出*
 百万桶油当量 NA 252 257.66 249.88 3.1%
 原油加工量  百万吨 260 126 126.69 126.54 0.1%
 石油产品产量  百万吨 159 NA 77.30 76.07 1.6%

国内石油产品销售
 百万吨 191 91.09 90.14 92.47 -2.5%
 资本支出  百元 173 117.1 55.89 74.67 -25.1%


* 国内外石油产量

 来源:公司报告


中石化国内产量(百万吨)

 2024 年上半年  中国 2024 年上半年  中国市场份额  2023 年上半年  同比销量变化
 天然气(亿立方米) 19.84 123.56 16.1% 18.72 6.0%
 原油 17.82 107.05 16.6% 17.56 1.5%
 原油加工量 126.69 360.09 35.2% 126.54 0.1%
 汽油 32.34 82.83 39.0% 30.33 6.6%
 柴油 29.31 103.22 28.4% 32.15 -8.8%
 航空煤油/煤油 15.65 28.85 54.3% 13.59 15.2%


将中石化的产量除以中国总产量


来源:公司报告,国家统计局


中石化石油产品销售量(百万吨)

 2024 年上半年  2023 年上半年  变动

石油产品总销售量
119.01 116.6 2.1%

国内总产品销售额
90.14 92.47 -2.5%
 国内零售额 56.96 59.76 -4.7%

国内直销,分销
33.18 32.71 1.4%

 来源:公司报告



普氏原油市场快讯

 了解更多


观看:红海袭击事件令石油市场紧张;亚洲煤炭市场关注即将到来的罢工

 要点


红海袭击令石油市场持续紧张


印度港口工会罢工迫在眉睫


亚洲动力煤贸易或受影响


挪威进入天然气维护期


德克萨斯电力项目或获补贴贷款


加拿大铁路罢工或冲击北美供应链


本周《全球市场动态》与迈特·佩雷斯一起:



亚洲天然气市场会议 2024


  • 2024 年 10 月 22 日 | 00:00 UTC
 注册


印度 CEO 系列:壳牌将平衡油气业务与加速低碳产品供应

 要点


化石燃料将继续在印度能源结构中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壳牌分子优化之旅


近期收购助力拓展新能源版图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推出的《印度 CEO 系列》是由亚洲能源编辑 Sambit Mohanty 独家采访印度最大能源公司一些领导人的访谈集。


壳牌将继续保持其在印度的石油业务稳定,寻求在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发展机会,并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解决方案,旨在与印度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政策保持一致,壳牌印度国家主席向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表示。


在接受独家采访时,2023 年 10 月接任印度国家主席的曼西·马丹·特里帕蒂强调了她的增长愿景,表示壳牌未来的增长战略将围绕两个关键点展开——一个精心设计的业务模式,以更少的排放创造更多价值,以及一个明确的计划来拥抱人工智能。


“尽管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但印度能源结构中很大一部分增长将与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相关,我们认为壳牌将在此发挥重要作用,这与我们全球战略相符,即创造更多价值并减少排放,”同时领导壳牌亚太地区润滑油业务的特里帕蒂说道。


壳牌在印度目前拥有约 350 个零售站点,其中大部分位于南部和西部各州。特里帕蒂表示,公司计划有条不紊地扩大在印度的零售业务,同时持续提供包括燃油、咖啡馆、便利店、电动汽车充电及润滑油更换设施在内的综合出行体验。


根据商品洞察的基础情景预测,印度对主要石油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持续保持年均正值,直至 2050 年,尽管在预测期最后五年内将逐渐趋向平稳水平。


“显然,主流燃油和柴油仍将存在,还有高级燃油,但随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前进,我们正努力探索如何在适当时机整合液化天然气,”她补充道。


特里帕西表示,电动汽车从运输燃料中夺取市场份额的速度将会较慢。


“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内燃机仍将占据生产和使用的大部分。水泥和钢铁行业仍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石油。但更重要的是,一个重大问题是——这些行业能否转向天然气?”她补充道。


她补充道:“在交通领域,重型车辆部分同样拥有最高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而电动化解决方案仍难以捉摸。”

 下游与上游


在谈及润滑油市场前景时,Tripathy 表示:“全球几乎找不到任何地方的润滑油市场能以印度约 2.1%的增长率扩张。”


壳牌也在密切关注印度上游业务的潜在商机。“通过收购 BG,我们在 Panna-Mukta 和 Tapti 油气田的上游业务中已有布局。然而,这些资产已接近生命周期末端,目前我们正进行 Tapti 无人平台的妥善退役工作,”她补充道。


她还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过去几年中,政府在政策改革和财政措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使上游行业更具吸引力。我们目前正在评估这些机遇在印度的潜力。”

 过渡燃料


壳牌在 2022 年与 Actis Solenergi Limited 达成最终协议,以 15.5 亿美元收购 Solenergi Power Private Limited 的 100%股权,并随之获得 Sprng Energy 集团。


"这有助于我们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发展可再生能源,"Tripathy 表示。


她表示,天然气将继续在印度扮演过渡燃料的角色。


"我认为能源转型的最佳点将是综合电力战略,因为我们认为天然气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过渡燃料,同时我们进入全面可再生能源领域,"她说。


她强调了两个可能为其天然气业务提供增长机会的领域。


"一个是为重型运输车辆提供液化天然气,这些车辆排放量巨大。如果能够改用天然气,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技术,那将是我们增长的一个非常广阔的途径,"Tripathy 说。


她补充道:“未来,基于天然气的发电可能成为支撑印度 LNG 增长的关键支柱之一,这得益于其能够提供电网稳定性和灵活性,并满足夏季高峰需求的能力。”


关于哈兹拉液化天然气再气化厂未来扩建的问题,将取决于多种情景——例如,液化天然气与国内天然气供应之间的相互作用,预计到 2027-28 年,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她补充道。


“因此,印度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依赖未来将加剧,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她表示,并补充说壳牌在 2023 年满足了印度约 10%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需求。


她的观点与商品洞察公司的预测相呼应,后者同样预计印度将增加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依赖,因为该国可能在 2028 年后面临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有限的情况。

 人工智能驱动型增长


特里帕西表示,印度是该集团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中心。她提到,壳牌印度公司的工程师作为全球团队的一部分,为法拉利车队开发了一种含有 10%二代生物乙醇的赛车燃料,用于其 F1 赛车。


该团队利用数字模拟技术预测每种燃料混合物的燃烧行为和性能,从而大幅缩短研发时间,并最大化性能与效率。目前,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种 100%可持续的赛车燃料,该燃料包含多种不同的可持续燃料成分,以满足 2026 年一级方程式赛季的要求。


“同样令我着迷的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生的变革,它正助力业务增长,”她表示。


“例如,我们在印度的技术团队负责管理我们的全球资产,包括全球上游资产。他们能够预先识别潜在风险。我们已经根据这些反馈进行了几次基准测试,”Tripathy 补充道。



新冠病毒与大宗商品

 了解更多


中国农业自给自足之路:重塑市场,创造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市场的主要需求中心和驱动力,正积极追求实现农业自给自足的宏伟目标,但这一过程并非没有对市场造成影响。


该计划对中国具有多重意义,主要体现在实现粮食安全、支持国内生产以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若得以实现,中国减少甚至停止进口将显著影响全球平衡,其中包括其两大玉米和大豆供应国——美国和巴西。


中国确实有一个长期目标,即实现农业自给自足,"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至于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观察。中国传统上擅长实现某些目标,但在实现其他目标方面则不那么出色。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 2.92 亿吨,同比增长 1.09%,国内需求量将达到 3.13 亿吨,同比增长 1.95%。


对于大豆,美国农业部预测 2024-25 年度产量为 2070 万吨,同比下降 0.7%,而国内需求预计将同比增长 4.19%,达到 1.268 亿吨。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中国玉米进口量预计将维持在 2300 万吨不变,而大豆进口量预计将同比增长约 1%,达到 1.09 亿吨。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部预测 2024-25 年度玉米进口量为 1300 万吨,大豆进口量为 9960 万吨。


尽管中国减少进口的转向将迫使其现有供应商寻找替代品或在本土市场内调整供应,但该计划仍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经济放缓笼罩需求前景


过去 30 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催生了庞大的畜牧业和养殖业,Commodity Insights 的分析师指出。


中国或任何国家对动物蛋白的大部分需求,都可以归因于其人口结构和消费能力。


玉米和大豆均被用作牛的饲料,进而用于肉类生产。


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将减少对热量的需求,这意味着肉类产量将减少,从而导致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下降。


世界银行预计中国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约为 4.5%,这表明经济将出现下滑。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从 1992 年到 2023 年,中国 GDP 平均增长率为 8.92%。


分析师表示:“即使中国实际 GDP 增速超过预期的 4.5%,动物蛋白消费及相对应的饲料需求也可能会放缓甚至可能下降。”


美国玉米的短暂偏好


商品洞察预测,2023-24 年度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将达到 340 万吨,2024-25 年度将达到 570 万吨,而预计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在 2023-24 年度为 1290 万吨,2024-25 年度为 660 万吨。


但据市场观察人士称,增加从美国进口而与巴西前景趋淡的这一趋势,并非长期走向,而只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偶然偏差。


首先,由于天气模式多变影响产量,预计巴西玉米产量将从 2022-23 销售年度的创纪录水平下降 12.15%,在 2023-24 销售年度达到 1.158 亿吨。


其次,众所周知,中国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廉的选项,追求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巴西在 2022-23 年度创纪录的玉米产量使其能够提供所有主要生产国中最具竞争力的价格。


尽管如今玉米价格处于三年来的较低水平,主要受南美充足供应的推动,但巴西的玉米价格仍高于其竞争对手。


中国预计将选择美国玉米,但这不太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中美关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买家寻求稳定和长期的供应来源,这将减少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上海 JC 情报公司,一家市场信息公司表示。


我们不排除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从美国的进口进一步减少,JCI 补充道。


然而,中国进口减少将对美国带来严峻挑战。


美国重视其作为中国可靠供应商的角色,尽管中国市场"困难",但没有明显的替代选择,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塞斯·迈耶告诉商品洞察。


推动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张


中国在巴西的投资涵盖了道路、铁路、港口等多个领域,为深化双边贸易提供了便利的生态系统。


此外,中国和巴西签署了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也为农业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海关数据,2023 年美国占中国大豆进口的 23.81%,而巴西则占据了 70.92%。


这一比例可作为 2024 年的参考,意味着从美国进口的份额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过去 30 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的很大一部分扩张是为了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畜牧业对高蛋白饲料的需求。


然而,分析师认为,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张现已进入停滞期。


巴西的竞争优势——低成本、可用土地、双季种植和贬值货币——使其成为低成本生产国,但现在却给种植面积扩张带来了阻力。


“我们预测,由于全球供应充足以及中国需求减少,2024 年芝商所大豆期货将下跌,”Commodity Insights 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北京将进口视为对其安全的威胁,如果中国需求放缓,“其他方面也必须放缓,”迈耶说。


因此,如果中国减少进口,这些农产品将流向何方?


供应转向绿色通道:生物燃料


商品洞察首席农业经济学家保罗·休斯表示,短期内,减少从中国进口对美国农业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尤其是大豆。


"美国和巴西可能都不得不更加积极地转向国内需求,这很可能表现为更加激进的生物燃料计划和动物饲料供应," Hughes 表示。


美国和巴西生产了全球 80%的乙醇,美国 2024-25 年度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预计为 54.5 亿蒲式耳,与 2023-24 年度持平,而巴西的乙醇产量预计为 68 亿升,同比增长 14.86%。


同样,巴西的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比例目前处于创纪录的 B14,政府目标到 2030 年达到 20%,而业内最乐观的预期甚至高达 25%,据消息人士称。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 年度用于生物燃料的大豆油将达到 140 亿磅,同比增加 10 亿磅。


两国在乙醇和生物柴油领域均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若能进一步扩大生产与压榨能力,这些领域有望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吸纳过剩的玉米和大豆供应。


补充配额随后可用于动物饲料,这可能会导致肉类出口激增。


中国实现自给自足的计划不仅对其现有供应商及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内市场对过剩供应的战略性配置,这种中断可能得到平衡,进而为美国和巴西创造新的机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