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信》3:别想说服我! 12分21秒
转述:怀沙AI

今天的标题我大约十年前用过,当时是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发的一篇文章,讲人为什么会陷入一种错误认知而无法自拔,那个机制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这一讲相当于是升级版。这么多年过去,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 —— 只是很不幸,我们现在更悲观了。

我们深刻意识到人的智能往往不是在帮我们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在帮我们回避正确答案,甚至寻找错误答案。结合艾瑞里这本书,人陷入认知上的错信大概有两个阶段:

- 初级阶段是确认偏误,意思是你只接收你愿意相信的信息,对相反的证据视而不见;

- 高级阶段是「动机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是主动寻找符合自己信念的信息,并且把不符合的证据给解释掉。

有时候事实不重要,但绝不是所有事实都不重要,有些事实对你很重要。但是你仍然会刻意忽略那些事实。

比如丹·艾瑞里本人的一个经历。你可能听说过一种流行的减肥方法叫「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意思是每天只在8个小时内吃东西,其余16小时什么都不吃;或者每周五天随便吃,两天几乎不吃。艾瑞里已经演练这个办法很长时间了。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也用了一阵儿,毕竟晚睡的我本来就经常不吃早饭。

有些研究认为间歇性断食很有用,但现在也有很多研究认为间歇性断食相对于其他减肥方法 —— 比如每顿饭都严格控制卡路里 —— 并没有优势。那你猜艾瑞里会怎么看待那些研究。

没错,艾瑞里,这个以研究人类非理性闻名的教授,很不理性地专门挑那些否定间歇性断食的研究的毛病。那些研究对他很有用,他也知道这是个偏误,他甚至专门写了本书讲这个,但他仍然在这么做。

人脑就是这么工作的。

美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个各种离奇言论的大舞台。比如就有这么一帮人,认为新冠疫苗里包含极其微小的磁铁颗粒,注射进人体之后,会把整个身体给“磁化”。这些人有自己的社群,发各种视频,说你看我这打过疫苗的地方能吸住一个硬币,有的全身都有吸力,有的能吸住iPhone手机。

他们请了所谓“专家”现身说法,说磁性物质对人体如何如何有害。还有个大V发起众筹,说你们给我筹点钱,我自己搞这方面的研究……

其实你仔细想想就知道,疫苗里就算真有磁性物质,那点磁力也不可能吸住iPhone啊。艾瑞里还告诉错信者,视频里有些硬币根本不具备磁性反应,但是那些人充耳不闻。

现实是美国的疫苗怀疑论者已经成了大气候。艾瑞里也是脾气好,经常跟他们辩论,而这帮人也认知升级了,说我拿科学文献跟你聊!有个哥们真的发给艾瑞里一堆文献,说你先看看这个论文!

艾瑞里一看,那篇论文格式都对,的确很像是真的科学研究,但实际上是右翼政治团体伪造的。正规学术界根本没有那个刊物。

于是那哥们又抛来一个数据,说你看这可是官方的:2021年3月到4月间,以色列29至39岁的男性死亡率上升了23% —— 而那正是以色列年轻人接种疫苗的第一波高峰期!这不明显就是疫苗造成过多死亡吗?

艾瑞里一看,数据是没错,但是请注意,所谓的死亡率上升23%,其实就是死亡人数从13人增加到了16人,也就多死了三个人而已。以色列是个小国,这个年龄段死的人本来就少,像这样的波动常年都会发生,根本不奇怪!要想知道疫苗是否造成了超额死亡,你最起码应该先看看别的年龄段……事实是别的年龄段都没有那个趋势。

所以那个数据纯属偶然。艾瑞里专门做了一段视频,讲解这个统计现象……结果没有人听。

这就叫确认偏误,我只听我想听的证据。

或者说,是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确认*一个结论,而不是*证伪*一个结论。

下面这个实验叫「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1],我们以前也讲过,但这里有个不一样的解读:它能说明确认偏误是个多么底层、多么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你面前有四张牌,分别写着数字4、数字7、字母E和字母K。这里有一条规则:“如果一张牌的一面是偶数,那么另一面就必须是个元音字母。”请问需要把哪两张牌反过来看一下,才能知道有没有牌违规了呢?

每个人都会选到数字4这张牌,因为它是个偶数,我们需要确保它的另一面是个元音字母。没有人在乎“7”,因为它是奇数,与规则无关。

接下来,正确的做法是翻开字母K查看,因为如果它的另一面是偶数,它就违规了。但是只有10%的受试者想到了这一点。

90%的人选择查看字母E,这是一个元音字母,他们想看看另一面是不是偶数。而这是错误的选择!另一面是不是偶数又有什么关系呢?是偶数,它符合规则;是奇数,规则也没说奇数的另一面不能是元音字母啊?

人们之所以那么想看E,只不过是为了确认它是规则案例而已。

我们对确认很敏感,对违反不敏感。

比如为了验证“打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这个说法,你会设法寻找打了疫苗之后被诊断出自闭症的案例,对吧?连语文老师教写作文都是这么教的。但这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考察“打了疫苗而没得自闭症”、“没打疫苗却也得了自闭症”以及“没打疫苗也没得自闭症”所有这些数据,才能找到疫苗和自闭症之间的相关性。

遗憾的是,我们的大脑只是对确认特别敏感。

[Midjourney: confirmation bias.]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用星座说性格特别准。其实那些关于各个星座性格的描写,都是一般人都会有的特点。比如说什么“心思敏感” —— 其实你说谁不敏感,大家都有点敏感。问题是,如果那个描写有个地方说对了,你会很兴奋,你说没错这说的就是我!然后你会忽略掉它说错了的地方。

要想避免确认偏误,就必须主动寻找反方面的证据。比如你怀疑疫苗导致自闭症,那就不但要上网搜索“疫苗导致自闭症”的信息,也要搜索“疫苗与自闭症无关”的信息。

……而这很反人性,这就如同你非常讨厌一个人却到处打听别人说他的好话一样。

你需要科学素养。但是科学素养只对初级错信者有效。

2020年10月,新冠疫情非常严重,很多人都试图找到能治疗新冠的药,最好这个药还是常见的。结果有个叫伊维菌素(ivermectin)的驱虫药脱颖而出。

这个药很便宜,服用也很方便,就是普通的药片,本来主要是给动物用的,但人吃也可以。当时有些医生声称,给病人服用伊维菌素大大降低了新冠的死亡率。

于是有一位英国医生,叫安德鲁·希尔(Andrew Hill),出来主持了一项综合各路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初步结论是伊维菌素能把新冠死亡率降低75%。

一时间群情振奋,找到解药了!很多人站出来说没错,我得了新冠,我就是吃伊维菌素治好了。接着又有医生发表研究结果,在他们医院里伊维菌素让死亡率降低了90%。

但是希尔和一些学者注意到,那些研究很不严谨,很多数据都有问题。希尔本着科学态度严格地审查了那些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伊维菌素没有治疗效果。现实是那些声称被治好了的人就算不吃伊维菌素也能自己好。

但是老百姓已经不答应了。特效药这个故事实在太好了,人们不接受反驳。希尔立即就遭到了网暴,人们不但把他跟纳粹对比,而且还威胁他和他的家人。希尔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的推特账号。

结果后来一个严格的、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证明,伊维菌素的确没有效果。但就是这样,还有人把这个药寄给艾瑞里,说给你点药你备着……

这就是「动机推理」:带着先入为主的目的去定向推理。你给我反向事实我也不看,而且我认为你这么做是不怀好意。

动机推理的一个表现是「解决方案厌恶(Solution Aversion)」,我们能从中理解为什么人们会那样推理。

比如你要问特朗普的支持者,说这人总撒谎,难道你不知道吗?你为啥支持一个说谎的人呢?那些支持者其实也不都是不承认特朗普撒谎,他们说的是特朗普撒谎不重要:特朗普连撒谎都舍得干,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他这么做都是为了美国啊!说谎是为了推动更重要的议程!

类似的问题问民主党支持者,他们也认为为了推进国家大业可以稍微夸大一点事实。

对这些人来说,事实不重要。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立场是什么,特别是你打算干什么。如果你建议的解决方案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同意你说的事实。

有个实验研究把一些共和党的支持者分为两组,各自看一篇不同的文章。两组看的文章都说气候变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实,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这两篇文章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一样 ——

第一组的文章说我们应该用加强政府监管的方式解决全球变暖;第二组的文章说我们应该用自由市场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和党人一向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他们更喜欢第二个办法。那么他们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看法如何呢?

结果是第一组只有22%的人同意全球正在变暖的事实,第二组则有55%同意。

可见共和党人并不是反事实,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你说这个事实的目的 —— 如果你的目的是推进他们喜欢的政策,他们就可以同意你那个事实。当然,民主党人也是一样。

[Midjourney: motivated reasoning.]

按理说,人们应该先对事实达成一致,完了再研究解决方案。但现实是人们在面对事实之前就已经有了想要的解决方案,都想让事实为方案服务:你先说你到底想干什么,完了咱们再说这个事实我们承认不承认。

人们都是带着动机谈论事实。

确认偏误是温和地选择性吸收信息,动机推理是主动地为某个观点辩护。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客观公正,我们喜欢敌我分明。

除了这两个效应,我们在认知方面还有别的缺陷:比如「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2],也就是越是半懂不懂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知识;还有「解释深度错觉(The Illusion of Explanatory Depth)」,意思是你以为你很懂的一个事物,比如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其实你并不懂。

人脑真是一台有强烈缺陷的认知机器啊。

我们特别关心AI和人脑到底有哪些不同,其实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人脑远不如AI:AI虽然偶尔说胡话,但真没有这么多毛病,尤其不会被情绪困扰。

当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认知问题。我们可以学习科学方法,可以自我审视,可以参与对话,可以辩论,可以一步步分析你到底知道什么。

但是请注意,那些方法只对浅度的错信者有效。对于狂热的错信者,我翻遍了艾瑞里整本书,结论是没有任何办法。

注释

[1] 精英日课第四季,我们为什么打比方

[2] 精英日课第三季,进步使人虚心,落后使人骄傲

划重点
已添加到笔记
1.人陷入认知上的错信大概有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是确认偏误,意思是你只接收你愿意相信的信息,对相反的证据视而不见;高级阶段是「动机推理」,是主动寻找符合自己信念的信息,并且把不符合的证据给解释掉。
2.确认偏误是温和地选择性吸收信息,动机推理是主动地为某个观点辩护。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客观公正,我们喜欢敌我分明。
写笔记划线删除划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