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幣,新型鐮刀?
OpenAI 還沒上市,怎麼已經有「山寨股票」先行一步了?
當地時間 7 月 2 日,OpenAI 的官方 X(前推特)賬號發佈了一個義正詞嚴的公告:
“這些'OpenAI 代幣'並非 OpenAI 股權。 我們沒有與 Robinhood 合作,沒有參與此事,也不為其背書。 任何 OpenAI 股權的轉讓都需要我們的批准——我們從未批准過任何轉讓。 請謹慎操作。 ”
這對 OpenAI 的官方賬號來說非常罕見,其平時都是歲月靜好,發發公司和產品動態,這麼著急和誰撇清關係還是頭一回。
媒體也毫不留情,將此事形容為 OpenAI 警告眾人不要買“假股票”。
Robinhood 目前已經回應,站在他們的立場,這隻是現在流行的“股票貨幣化”玩法,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也沒有要搞“假股票”,它真的和 OpenAI 股權是挂鉤的。
巧合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大廠京東也在忙著闢謠。 警告大眾,近期有公司宣傳和京東穩定幣有合作是碰瓷行為。
這件事的性質和「OpenAI 幣」爭議不盡相同——京東已經宣佈要推出穩定幣專案——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指向同一個問題:
資產代幣化正流行,“虛擬貨幣”和實物資產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甄別難度更大了。
A
“OpenAI 幣”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散戶交易平臺 Robinhood 在周一宣佈,面向歐盟客戶推出 200 多隻美國股票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代幣版本。 其中不乏英偉達、蘋果、微軟這樣的大型上市公司。
也就是說,股票上鏈了,這些股票代幣和真實股票挂鉤。 不需要複雜的 KYC 驗證流程也能,甚至不需要有本地券商帳戶,歐盟使用者只需要註冊一個 Robinhood 帳戶,就能美美“持有美股”了。
而且「股票幣」還更靈活,可以極小份額交易,且可以每週五天、每天24小時交易,還沒有傭金。
這一消息讓 Robinhood 股價在一天內暴漲約 10%,創下歷史新高。
更爆炸的是,Robinhood 不僅提供上市公司的“股票幣”,還涉及私募公司,像是“OpenAI 幣”和“SpaceX 幣”。 這兩家公司均為上市。
要知道,私募股權和私募信貸通常僅供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可投資資產或符合歐盟和美國法規規定的年收入和許可要求的合格投資者使用,因此普通散戶投資者基本上無法獲得這些服務。
而且為了推廣,Robinhood 簡直是開啟了“大撒幣”的模式,給每個歐盟使用者空投 5 歐元的 OpenAI 幣和 SpaceX 幣作為獎勵,使用者在 7 月 7 日前進行交易即可。
具體有多少空投名額? Robinhood 聲稱,光是 OpenAI 幣的促銷基金就有 100 萬美元,約合 90 萬歐元。 估算下來,總共可以支撐 18 萬人領取。
而正是這一點,為爭議埋下了炸彈。
就在 Robinhood 上線股票幣產品的第二天,OpenAI 就跳出來緊急闢謠,字裡行間都是“退、退、退”“別來沾邊”的即視感。 強調公司和 Robinhood 沒有任何合作,“OpenAI 幣”並不是 OpenAI 的股權。
很明顯,OpenAI 並不買帳,我都沒授權,你上躥下跳交易個什麼勁呢?
私募公司對二級市場交易一向非常謹慎。 除非有公司的授權,否則投資者不能隨意轉售手中的股權。
今年 3 月時,機器人初創公司 Figure AI 發現,自己在二級市場非常受歡迎,簡直是私募股票第一名。 於是忙不迭地向至少兩家股票經紀商發去停止令函,要求他們停止行銷 Figure AI 的股票。
OpenAI 正在完成一項重大重組,今年 5 月宣佈其營利實體轉為公共利益公司(PBC),同時保留非營利母公司掌握重大控制權。
CFO 薩拉·弗萊爾(Sarah Friar)明確表示,此次結構改革是為了“為未來可能的 IPO 鋪路”。 這意味著,OpenAI 正在為上市做準備,任何涉及其股權的公開行為都會被無限放大。
為 IPO 做準備時,公司需對股權結構、估值準備精準控制。 如果 Robinhood 未經授權推出「代幣股權」,不僅可能動搖股權架構,還會「先行定價」,干擾市場預期與潛在投資者信心,造成不穩定因素。
這個聲明不出意外地引來了 OpenAI 的死對頭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其在評論區戲謔道:“你們的'股權'是假的。 ”
馬斯克到底是在說「OpenAI 幣」是假股權,還是指 OpenAI 自己的股權根本就是空中樓閣? 沒有人知道,評論區早就亂作一團。
但可以確定的是,Robinhood 發行的股票幣里,也有 SpaceX 幣,但馬斯克沒有就此做出回應。
B
“股票幣”到底是不是“假股票”見仁見智,涉及私募企業更是爭議頗多。
股票代幣化不是 Robinhood 首次嘗試,包括 Kraken、Coinbase 等平臺也紛紛入局,且大多選擇在監管相對寬鬆的歐盟地區率先推行。
私募股票幣也早已有之,不過一般都是和私募企業直接合作,讓普通投資者參與私募專案。 但 Robinhood 是第一個大規模面向散戶推廣代幣化私股的平臺,且帶有強營銷屬性。
引起爭議之後,Robinhood 也出來澄清,解釋了所謂的“OpenAI 幣”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一句話說明:這些代幣是 與 Robinhood 在 SPV(特殊目的載體)中所持股份挂鉤的合約,而該 SPV 本身才真正持有 OpenAI 等私營公司的股份。
展開解釋:首先,Robinhood 持有的是一個 SPV 的股份。 SPV 是一個專門成立的小公司,這家公司擁有真實的 OpenAI 股份,而 Robinhood 持有的是這個小公司的股權。 然後,Robinhood 把這個 SPV 的「價值權益」做成代幣,讓使用者可以買賣這些代幣,就像買股票一樣,但其實買的是 SPV 的權益合約。
也就是說,代幣持有人與真正股權之間存在兩層隔離,其價值可能與標的公司實際股票的價值有偏差。
在 Robinhood 的説明中心,該公司指出,當購買其任何股票代幣時,“您並不是在購買實際的股票,而是在購買遵循其價格並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代幣化合約。 ”
Robinhood 尚未退縮,明確表示我就是想讓散戶也參與到私募公司的股權交易里去,美其名曰“民主化”。
Robinhood 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將私營公司股票代幣化,將使散戶投資者能夠在龍頭公司發展初期就投資於這些公司,尤其是在這些公司可能以超過 1000 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之前。 ”
按照既往規則,早期投資帶來的巨額收益往往流向富人和人脈廣泛的人。 從監管層面來看,普通散戶的抗風險能力沒那麼強,是需要被保護的。
但是 Robinhood 認為,並不是每個散戶都想被保護,保護,也意味著被關在門外。
這倒也印證了“Robinhood”這個名字的寓意。 Robin Hood,羅賓漢,英格蘭民間英雄形象,就喜歡劫富濟貧。 一個“從富人那裡拿,給窮人”的象徵。 Robinhood 在這層文化意涵下,傳達自己要“為普通人爭取金融機會”的初衷。
批評者並不這麼認為。
投資者阿米特·庫克雷亞 (Amit Kukreja) 在 X 上寫道: “Robinhood 所做的只是建立了一個代幣,用於追蹤 OpenAI 在私募市場的估值。 你實際上並不是在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股票只是憑證而已; 這些資產的數字化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
也有美國法律界人士憂心忡忡,Watkins Legal 公司創始人庫爾特·沃特金斯 (Kurt Watkins)就認為:“其特殊目的機構 (SPV) 結構從根本上來看不透明,掩蓋了關鍵的投資者保護措施。 至關重要的是,由於這些代幣缺乏有意義的底層權利,並且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因此無法保證它們會真正追蹤 OpenAI 的價格。 ”
他將 Robinhood 的私募股票幣稱為「虛幻的投資」。
C
“股票幣”的流行背後,是虛擬貨幣的一種新趨勢:虛擬貨幣和傳統金融資產挂鉤。
不管是比特幣也好,狗狗幣也好,都是平行於現有貨幣體系的一種虛擬貨幣。 它們的價值往往像坐上了過山車,起起伏伏,大漲大落。 這是一個驚險、刺激的遊戲,某種程度上講,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包括 OpenAI 在做的 WorldCoin 世界貨幣,也是如此——運行在乙太坊區塊鏈上,是一種數位原生資產,與實物資產(如黃金、美元)沒有直接挂鉤,也沒有法定貨幣儲備作支援。
但是股票幣不同,它似乎在勾勒一種更穩妥的遊戲模式:好,虛擬貨幣太刺激,你可以買這個,這個和真實世界的股票是直接挂鉤的,股票什麼價,它什麼價,只是你繞過了反鎖的股票交易流程。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的確有致命誘惑。
更能凸顯這一趨勢的新生事物是“穩定幣”。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但是錨定了法定貨幣或黃金,這就一下減少了價格波動。 尤其是法定貨幣抵押型的穩定幣,發行方保有等值的儲備資產,確保使用者可以 1:1 兌換。
這給全球支付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過去,如果在 A 國家給 B 國家的個人或機構打款,需要通過 SWIFT 系統加仲介銀行完成,整個流程需要 1~5 個工作日,公休日可能延遲,而且還有手續費。
如果通過穩定幣,你有數位錢包,我也有數位錢包,那麼直接劃賬,即時結算,手續費也低廉很多。
和美元直接挂鉤的大筆抵押型穩定幣 USDC,其發行方 Circle 市值已經超過 600 億美元。 全球公司如 PayPal、亞馬遜與監管機構都積極佈局穩定幣賽道,美國有 Genius 法案、歐盟則有 MiCA。
這也吸引了國內大廠。
7月2日,香港財經事務與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穩定幣條例》將於今年八月一日生效,屆時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
此前,螞蟻國際曾經回應貝殼財經稱:「我們歡迎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法案將於8月1日生效,相關通道開啟后儘快提交申請。 ”
高調入場的還有京東。 劉強東在一場分享會中透露,京東有6個創新項目,穩定幣便是其中之一。 他希望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都申請穩定幣牌照,藉助穩定幣牌照實現全球企業之間的匯兌,將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並將效率提升至10秒鐘之內。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京東幣鏈科技就成功入選香港金管局公佈的首批「穩定幣沙盒」參與機構,一同入選的還有渣打銀行等。
但那邊香港的《穩定幣條例》尚未生效,這邊就已經有“碰瓷”的。
6月30日,「京東發言人」在微博平臺發佈《關於京東穩定幣產品及業務合作不實資訊的嚴正聲明》,針對近期市場上流傳的虛假合作資訊進行澄清,落款為京東幣鏈科技。
退一步講,即便是圍繞“穩定幣”本身,尤其是針對普通投資者,也有不同聲音。
例如華泰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在穩定幣的發展中,投資者需要關注可能的貨幣與金融主權風險、各國對穩定幣產業鏈施加監管限制、加密貨幣暴露出技術缺陷、監管政策存在變動風險及穩定幣“脫錨”等問題。
從比特幣、狗狗幣,到股票代幣、穩定幣,站在普通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突破“被保護”的狀態也許有了越來越多的選項。
“被保護”到底是福是禍,就靠自己掂量了。
參考資料:
1、21世紀經濟報導:《京東幣鏈打假 穩定幣概念股遭「碰瓷」或涉多個股炒作》
2、澎湃新聞:《京東幣鏈科技:京東穩定幣尚未發行,目前所有獲取京東穩定幣的資訊均涉嫌欺詐》
3、新浪財經:《OpenAI 400 億融資生死局:微軟圍剿、馬斯克訴訟與轉型困境》
4、IT 時報:《劉強東、螞蟻一頭扎進穩定幣 炒作潮該降降溫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字母榜”,作者:畢安娣,36 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