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仅从Introduction看出一篇文献的水平?

被浏览
765,677

创建时间:2022-09-04  10:30:07

最后编辑:2022-09-04  10:30:07

13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好论文的introduction通常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既有严密的【结构】也有有趣的【故事】,能用清晰的思路牵着读者往前走,从而让读者一步步走进作者构建的课题重点和话语体系。

所以,我还是来放干货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Introduction的常见写作方法,包括:

  1. 写作结构:怎么用【漏斗结构法】由浅入深写组织introduction的内容?
  2. 故事逻辑:怎么运用八大叙述逻辑讲好introduction的故事线?
  3. 要点口诀:怎么使用【一大二小三个点】的口诀理解introduction写作的六大要点?

1. 写作结构

先来一张图划重点!

如图,introduction的目是用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引出论文的目的、价值和贡献。所以通常会采取【由大入小由浅及深】的漏斗结构进行写作。

这个结构一般包含以下主要写作要点:

a. Background(5%)

  • 向大众读者,介绍课题背景
  • 社科类论文通常可从社会热点引出

b. Research field (5%)

  • 针对领域同行,介绍具体的科研方向
  • 从这一部分开始引入专有名词
  • 完成从社会热点到专业领域的过度

c. Mini lite review (25%)

  • 引出Research gaps
  • 提出Research objective
  • 从回顾领域已有研究,过度到本文研究目标

d. Significance & Novelty (20%)

  • 强调本文研究目标的重要性
  • 可作为上一点的补充说明,也可和上一点结合起来写作

e. Research questions(25%)

  • 将研究目标细化成几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 提出本文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 也可强调具体的理论基础或实验方法

f. Research contribution (15%)

  • 解释本文发现的具体贡献
  • 可强调对前人研究理论补充和研究的现实意义
  • 通常是全文重点贡献的浓缩体现

g. Research overview (5%)

  • 告诉读者本文的主要章节,分别涵盖哪些内容
  • 和后文一一呼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的来说,写Introduction有以下注意事项

  • 由大入小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 背景介绍不要冗长,快速精准切入主题
  • 多用连词明晰结构,例如递进、因果、转折等
  • 精选全文亮点,详略结合引人入胜
  • 重点放在课题提出和捍卫其重要性
  • 可以多模仿学习经典论文,套用结构灵活调整

2. 故事逻辑

先来一张图划重点!

以上要点可以看出,在introduction部分,论文的出发点和创新点的论述十分重要,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包装’这些要点

就是所谓的学术论文的storytelling

和大家分享一下学术论文的8个常见故事模板,讲清楚【我为什么要研究现象X】

a. 从【新现象】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逐渐兴起,引起社会热议
  • 研究现状:针对该现象的学术研究十分稀缺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理论到某领域,探索现象X的理论成因

b. 从【新人群】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
  • 研究现状:现有针对现象X的研究大多在某人群/地区开展,但在本文针对的人群/地区里尚待研究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理论到某人群/地区,探索现象X在特定范围的成因

c. 从【新发展】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换
  • 研究现状:虽然前人从ABC等方向对现象X进行研究,却忽略了某趋势带来的新的DEF因素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新的理论框架,重新审视现象X的成因/发展趋势

d. 从【研究两面性】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存在一定社会争议
  • 研究现状:前人学者大多针对现象X的积极面ABC开展研究,却忽略它潜在的DEF风险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辩证理论/角度,探索现象X存在的多面性和不同表现形式成因

e. 从【研究矛盾性】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累计了丰富的研究发现
  • 研究现状:对于现象X成因,有的支持A说法,有的支持B说法,缺乏统一结论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统一AB两方说法的理论框架,探索现象X成因中介/调节变量

f. 从【分支整合】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诞生不同学术分支,各有侧重
  • 研究现状:分支A侧重因素A,分支B侧重因素B,但没有将分支AB同时纳入考虑的综合模型
  • 研究目标:通过运用某个可以整合AB分支的理论框架,多角度探索/对比现象X理论成因

g. 从【领域渗透】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是某领域的成熟课题
  • 研究现状:新兴现象Y和X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现象X的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 研究目标:通过借鉴针对现象X的成熟发现和理论框架,探索现象Y的理论成因

h. 从【跨学科】切入

  • 研究背景:现象X是一个成体系的研究领域
  • 研究现状:新兴现象Y和X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联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可能
  • 研究目标:通过整合两个学科的关联之处,提出跨学科的综合框架

3. 要点口诀

先来一张图划重点!

如果觉得以上结构还是比较复杂,这里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要点口诀【1大2小3个点】:

  • 1大:【大】背景
  • 2小:【小】领域 &【小】综述
  • 3个点:出发点、独创点、贡献点

具体来说,这个口诀包含introduction写作的6大要点,这里再来解释一下它们的常规写法和一些特殊情况:

a.【大】背景:

✍ 常规写法:

  • 5%左右
  • 面向大众读者
  •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介背景趋势

✍ 例外情况:

  • 如课题不涉及常规社会现象,这部分可以省略
  • 如该背景对课题引入十分关键,就要适当展开

b.【小】领域:

✍ 常规写法:

  • 5%左右
  • 面向专业学者
  • 采取专业语境,切入研究课题

✍ 例外情况:

  • 针对小领域的期刊论文,可跳过大背景简介,直接切入小领域
  • 【小领域】和【小综述】两部分可结合起来写作

c.【小】综述:

✍ 常规写法:

  • 15%-25%
  • 相当于一个高度浓缩的文献综述
  • 从而最有效的呈现research gap

✍ 例外情况:

  • 如现有研究错综复杂,难以提炼浓缩,可跳过这部分,待lite review章节再展开讨论
  • 【小综述】和【出发点】两部分可结合起来写作

d. 出发点:

✍ 常规写法:

  • 15%-25%
  • 从已有研究过渡到本研究课题
  • 通常会提出一个清晰的研究目标和多个研究问题

✍ 例外情况:

  • 可在【小领域】后直接提出研究目标
  • 再结合【小综述】引出gap一一提出研究问题
  • 【出发点】和【独创点】可结合成一点来写

e. 独创点

✍ 常规写法:

  • 15%-25%
  • 讨论本文和前人研究有什么不同
  • 解释本文专注这些不同点的价值

✍ 例外情况:

  • 如【小综述】【出发点】部分已清晰交代本课题的重要性,这部分就可简略甚至省略
  • 【小综述】【独创点】可结合引出【出发点】

f. 贡献点

✍ 常规写法:

  • 15%-25%
  • 预期本文的发现
  • 在不提及具体发现前提下讨论本文理论/现实价值

✍ 例外情况:

  • 如introduction过长,这部分可以省略,在论文结尾再展开讨论
  • 【出发点】【独创点】和【贡献点】可结合写

放两个相关回答


更多资料下载都在科研大喵叫喵大的知识星球

每周更新|每天答疑|年费订阅

全站同名|paper_the_cat|科研大喵叫喵大

科研大喵原创|严禁抄袭转载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更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