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老年人的精神剛需,開闢出一片4000億藍海
清晨六點,早高峰的喧囂尚未開始,退休的周女士已經雷打不動地開始了她的發聲訓練「早課」。。 不同於人們對中老年人學習方式的刻板印象,周女士的面前運行著一套 AI 陪練系統,能隨時捕捉她發音上的細微偏差,併發出溫和的提醒。
周女士的學習日常,也是無數「新中老年人」的生活切片。 他們不滿足於“老有所養”,更渴望“老有所樂”,乃至“老有所為”。
2018 年,十方融海旗下的梨花教育觀察到了中老年人群體在自我成長、興趣愛好培養上的精神剛需,發掘了銀髮教育的藍海,並以聲音培訓為切入點,陸續開發了聲樂、書法、遊學等多個品類的課程產品,SKU 現已超 100 個,服務了超 1800 萬使用者,僅 2024 年一年,就有超 425 萬用戶參與在線學習。
當 AI 以前所未有的勢能,重塑著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方興未艾的中老年興趣教育市場,也正醞釀著一幅全新的銀髮經濟圖景。
作為中老年興趣教育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軍企業,梨花教育正通過 AI 工具的研發和使用,改變著銀髮教育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一場中老年人在線興趣教育的變革蓄勢待發。
AI 全鏈路賦能,打造個人化學習體驗
據周女士回憶,剛從銀行退休時,她想用朗誦充實生活,卻在社區朗誦會上把“郵票”念成了“幽飄”,“墳墓”讀成了“粉霧”,被鄰居們調侃:“要把余光中氣活過來”。
自此之後,她開始死磕基礎發音,一個普通話中簡單的“r”音,她在同一節 AI 課程中重複練習了 200 多遍。 AI 永不厭倦的即時反饋讓她感慨“比驗鈔機都敏銳”,還“更有人情味”。
“AI 的特性很適合做教育產品。” 梨花教育認為,學員需要及時的練習反饋、個人化的練習建議、量身定製的學習計劃,這些恰好是大模型產品擅長的。
2024 年 9 月,梨花教育產研中心與教學中心聯合研發了覆蓋“教學-練習-陪伴反饋”三個階段的聲音教學產品。 AI 導師通過陪伴、對話的方式,幫助學員編排學習計劃、教授知識點、解答學員問題、提供練習建議、測評使用者的聲音結果等,實現了 AI 的全鏈路賦能。
AI 加持讓知識和技能在教、學、練、測、評的閉環中加速內化,顯著提升了學習效率。 曾有學員僅通過近 2 個月的 AI 陪練強化訓練,就從配音零基礎進階為初級配音師,還獨立創作出作品。 而這類「牛人」學員,在梨花教育的學員群體中並不鮮見。
梨花教育總經理楊楠曾透露,公司推出的「AI 聲音陪練師」今年已吸引超 50 萬人練習,產品好評率超過 98%。
AI 的優勢不僅在不厭其煩的陪練,更在細緻的演算法分析和個人化反饋。
“LLM 強大的語義理解能力,可以捕捉細微的情感變化和語境資訊。” 梨花教育相關人士表示。 基於此,研發團隊開發出了與情感表達、角色扮演、情境演繹、旁白演繹相關的 19 種測評項,能夠更精準地捕捉並判別傳統線上、線下課難以察覺的微小差異。
更完善的學員聲音測評數據繼而又反哺教學場景,以往很難檢測到的資訊,如學員的情感變化、情感演繹是否到位等,如今都可以實現精準分析,並在幾秒鐘內給出反饋。 這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也激發了學員持續創作的熱情。
梨花教育 AI 產品的設計還兼顧了中老年群體的心理特徵和情緒反應,例如,AI 測評和 AI 人機互動工具將寓教於樂的思路融入其中,通過不同難度關卡的設置,讓學員在由易到難的“闖關式學習”中不斷收穫正向反饋,逐步攻克學習難點,無痛達成學習目標。 甚至在更細節處,如 AI 的點評內容,也加入了共情和引導元素,鼓勵學員積極練習。
AI 工具的運用,也讓真人老師的定位由“學習內容反饋者”變成了“學習節奏調控者”。 老師針對 AI 給出的學員練習測評結果、薄弱項分析和數據統計,調整教學節奏和重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設計。
“我想成為最潮的退休阿姨。” 在將追求零誤差的職業習慣遷移到聲音學習中后,周女士已經跟著 AI 練習了 400 多節課,在社區發了 100 多條配音練習貼,收穫了幾百個「鐵杆粉絲」。。
科技創造“公平”,重新定義銀髮經濟
新一代的中老年群體,早已脫離了“數字難民”的陣營,他們有錢有閒,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而他們的消費重心,也逐漸從物質需求上升為精神滿足。
數據顯示,梨花教育的使用者集中分佈於一、二線城市,處於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人生階段, 年齡集中在55歲左右,40-60歲使用者佔比超過70%,大部分使用者可以熟練使用智能設備。
AI 的全鏈路賦能,帶給他們的不僅是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全新的價值體驗。
5-10 年前,説明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還指向對 App 的適老化改造,包括調整字體字型大小、優化頁面等,隨著數位產品和功能的普及以及人群的代際更迭,“適老”的需求已經從基礎功能適配轉向深度場景化、生活化。
而在 AI 技術一日千里,AI 產品爆髮式增長的當下,AI 的能量被注入中老年在線教育行業,不僅推動著這一群體順滑融入 AI 時代,也進一步彌合了教育基礎、學習能力、身體狀況等個體差異,讓在線學習惠及更多中老年人。
例如,梨花教育的 AI 導師可以個人化定製學習內容,通過差異化的課程設置和節奏安排,適配不同職業、年齡和能力基礎的學員,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這就突破了優質師資的瓶頸,以高水準、低成本擴大了教育覆蓋面,實現了中老年興趣教育的普惠。
“我們的初衷是通過科技賦能,讓更多的人,更公平地享有優質教育資源。” 梨花教育表示。
《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72.2%的被調查者認為“老年人應該發揮餘熱,參與社會發展”。 梨花教育構建的從小白入門基礎課、進階學習到專業技能提升等多階段的完善課程體系,開闢出了一條“學以致用”的通路,讓有意願的中老年人得以重新參與到社會分工中去,實現職業轉型和價值創造。
“藍色天空”是一位 48 歲來自河北保定的銷售主管,在銷售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餘年,因對聲音的熱愛,參加了梨花教育的聲音課程,並且成功將聲音發展為副業,現已參與了十余部小說和有聲劇的演播。
如今,AI 對在線教育的加持,讓這條通路變得更加順暢。 從老有所學,到老有所為,中老年人尋找新的社會價值和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銀髮經濟”的內涵也在被悄然改寫。
新中老年人的精神剛需,值得被看見
《 2025-2030年中國老年教育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老年教育市場規模達2561億元,2025年將突破4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5.3%。
快速增長背後,仍舊是供需的嚴重失衡。
截至 2024 年年底,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 3.1 億,佔總人口的 22%。 根據預測,到 2035 年左右,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 4 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 30%。 而據統計,全國共計 7.6 萬所老年大學,在校學生不足 1500w,僅佔老齡人口的不到 6%,優質課程缺口超 200 萬課時。
絕對的供給不足還疊加了結構性的失衡。 首先是區域資源分佈不均衡。 現有教育資源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及偏遠地區覆蓋不足,且教育配套匱乏。 其次是課程結構和授課方式仍有優化空間。 目前市場上多數中老年興趣教育以傳統課題為主,如唱歌、舞蹈、八段錦等,同質化程度高,授課方式以線下面對面和線上錄播課為主,缺少新技術的加持。
另一邊,新中老年群體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正在升級。 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老年大學裡的“唱歌跳舞書法班”,而是更渴望有體系、有挑戰、有成就感的學習過程。 更多人從興趣而非獲取技能出發,注重過程體驗和社交屬性,追求“老有所樂”,而非簡單的“老有所學”。
正是基於需求的這一變化,梨花教育從最早的聲音教育,延伸出了聲樂課程。 目前,梨花教育課程+電商品 SKU 超 100 個,其中聲音類 50 多個,還圍繞課程開發了包括學習教材、錄音棚等周邊產品。
每年,梨花教育還會投入數千萬元,用於市場調研、師資引進、新課題研發測試、市場驗證、新技術賦能等各個方面,以打造符合市場需求、學員適應性強的新課題。
據梨花教育相關人士透露,在產品戰略上,梨花教育的計劃是,繼續深耕聲音主航道,同時拓展相關的興趣品類,如在聲音領域拓展樂器培訓,重啟攝影、手工藝等有潛力的老需求專案等。
除了開展在線課程,梨花教育還於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遊學產品——梨遊學,以聲音為紐帶,聯結五湖四海的中老年同好,在線下打造出一個社交場域,搭建起一個交流、展示的舞臺。 截至目前,梨遊學舉辦超20期,累計超千名學員參與,好評如潮。
在線上課程之外,持續推出線下分享會、沙龍、遊學等活動或產品,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聯動,也在梨花教育未來的計劃之中。
“活到老,學到老。” 有趣的晚年同樣值得被認真對待。 銀髮教育的深層價值,不僅在技能傳授,更在於重構人與技術、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係,這也是 AI 賦能銀髮教育的意義所在。
對梨花教育來說,一個「內容創新+技術驅動+產品落地」的閉環已經形成,在人文關懷的底色上,憑藉對銀髮經濟的前瞻佈局,這家公司正在成為國內在線教育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