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户在 2024-9-2 16:03 为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7567342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数学系博士教你提前布局攀爬数学高峰

数学系博士教你提前布局攀爬数学高峰

14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发布于 2024-08-31 17:11・IP 属地日本

碰到一个以后想做数学的在读高中生,我在想会不会我的粉丝群体里这样一部的人群占比还是挺大的。但我平时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搞搞抽象,正经的数学科普是一篇也没有。

不过虽然大家可能觉得我很有趣,但看我平时疯疯又癫癫的,会不会又对数学产生了恐惧之情?这里我必须严正声明:疯疯癫癫纯属个人行为,和我学不学数学没有任何关系。

就我这郁郁不得志的性压抑做题蛆,就算不学数学,去学其他理论学科,学艺术,甚至是体育!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充满性吸引力的男神,因为泡不到妹妹而注定疯癫的一生。

好了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教大家如何在高中谋篇布局,让自己提前走向数学巅峰。本教程由个人经验之城,仅供参考,如果你真的照做了,那就后果自负。

首先,高中的第一步是先把高考知识学好。没错,学数学并不是要比你比别人提早多久学了新知识,知道了一些很fancy的语言或者是一些牛逼的定理。

一个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你在高中知道用求和符号和简单的积分并不会让你在进入大学以后就成功多少。反而有可能会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学过,从而对大学课堂教学产生懈怠之情,从而遗漏了重点。

我高中的时候还是老高考,文理分科的那种。后期数学只是正常刷题刷卷子保持下手感,不会很钻难题怪题,因为像英语生物语文这边还有可以提分的地方。对于高考来说每一分都是平等的,能够拿到的分数请务必确保拿到。

第二步就是上大学了,挑选学校的时候,数学平台肯定是个重要的考量。如果你考得成绩不错的话,你就报一个能确保你读数学系的大学,985或者强势211。

我个人感觉其实这两者区别也没那么大,现在教职下沉,一些一般的学校也有做科研nb的数学老师。不过平台好的优势在于,会有更厉害的数学家来做报告,学术活动会比较频繁,就是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见识到目前数学前沿发展。然后就是会有一些交换交流的机会,也是不错的。

然后如果可以挑的话,考虑挑沿海的或者发达地区的学校,它们舍得砸钱请一些厉害的内地985的老师过来,也就是说,在学术圈里也存在着跳槽涨薪这样的操作。

你可以去搜老师的履历,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大概四五十岁的那种如果是学术大牛,但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工作,他之前可能就是在内地985工作然后跳槽被挖过来的。

之前也有新闻说国内某个学校花大价钱请了一个日本的老师过来全职科研,其实也是因为这边经费给的足,让老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自从泡沫破裂以后,日本的科研经费好久没有涨过了(据说)。

然后知乎上有个问题,就是发达城沿海城市的一般学校和中西部地区的985学校,选择哪个。这问题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甚至值得单独出一篇文章,不过这里我可以简单说明一下:

有件事大家要知道,当初弄985211的时候,这是个政策性产物。它是一个全国性的政策,但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懂我意思。如果没有地方保护政策,让所有的学校在一起用一个统一的规则标准排名的话,很多中西部的学校其实是竞争不过沿海的学校的。就好比新疆大学,西藏大学,这些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总要给当地人一个能留在省内的选项。

这个定理对于相差成绩不太明显的学校是适用的。对于相差成绩太多的学校,比如说兰州大学是985,然后你和浙江理工大学比,肯定是兰州大学要好的。但是你说和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去比的话,那就值得商榷了。

我百度了一下分数线,在浙江确实是浙理分数比另外两个要高的。

当然这个例子可能举的不是很好,因为浙江人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出省读大学,特别是女生,所以导致浙江省内的学校分数虚高,而且浙江高校的教师薪资待遇也很低(对于普通青椒而言,大佬都是一事一议的)。

刚刚还是在举例子,对于择校而言,你要明确你去这个学校,挑选这个平台是为了什么,对于没有办法预测的事情抱有一个比较低的预期,在一个低预期的范围内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个选择是不亏的。

现在各个学校强基计划以及自主招生很火(当然我个人觉得在高中时三观都没发育完整的时期决定一个人毕生的发展路线,而且几乎毫无容错空间,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比方说你自主招生去了浙大,然后是一环境或者材料或者土木的,不太火的专业,因为是降分录取的所以本科期间没有办法转专业。但与此同时,你又有另外一个选择,是浙工大某个你想读的专业,比方说数学。请问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去抉择?

浙大牌子比浙工大好用,而且还是全国top3,去哪找工作,简历上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但是代价是你要学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四年时间,而且你可能最后也大概率不会从事你本科所学专业的工作。

那可能有的人要说,专业比学校重要,我要是因为学的不开心抑郁休学退学了,反而得不偿失,于是你选择了浙工大。

结果是你在浙工大的这段时间里确实学到了一些数学专业课,也认识了一些朋友,但你总觉得他们水平比较低,而且你平时和他们也没有共同语言,就好像一个人在玩黑神话悟空,一个人在玩地狱火悟空一样。并且因为学校平台一般,保研名额也很少,就算侥幸拿到了名额和心仪学校的夏令营优秀营员,最后也很有可能把你拒了转而去招本校补位的学生。

举这么个例子,我想强调的是,不论做什么样的选择,你最后肯定会后悔,也会有遗憾,但是做了的选择无法挽回。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把手上的手牌以最佳方式打出。

再回到入学开始,如果你去了浙大的你不喜欢的专业,你也确定以后肯定不会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然后你不打算升学做研究,你想要的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首先第一件事,你去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校友的平台或者牵线搭桥(把学校作为一个平台利用上牌子这个资源)认识到这个群体,和他们交流,评估你的兴趣,将其作为工作的话是否符合你对于该职业的想象。

以及说收入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行业呆的比较久的人会更有发言权,也能给一些未来预期发展的建议。比方说现在是AIGC的时代,我还鼓吹你去搞原画挣大钱,那明显就是坑人的,四年以后等你毕业了就业形势都不知道鬼到哪去了。

要寻找兴趣是因为,人是依托于意义感的生物,细胞的分裂分化次数存在极限,人终究是会死的,死了就什么也没了,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工作给自己带来存在意义的肯定是很好的对抗虚无主义的方法方式。

给钱多的工作不一定是你会感兴趣,或者说你觉得能实现你人生意义的工作,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拿我自己举例,我也做过家教,带过小学或者初中生做竞赛题,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意义感太依托于学生了,学生聪明你会特别有意义感,学生怎么教都教不会你就会怀疑人生。所以我不太想当老师,至少不太想当初高中老师,没啥挑战也没啥成就感。但是我又想做数学,所以我只能读博去大学搞科研当老师了,这个是后话了,以后有空可以单开一章聊。

那么在你接触到这个群体之后,接触不到也没事,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你下个脉脉或者小红书,搜索几次你感兴趣的方向,小红书算法收敛的比较快的,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多相关信息。

后面的话就是以最低的限度去学你的专业课(本科的专业),然后把重心放在你感兴趣的能力上面的提升与磨练,这个就比较考验你安排时间的能力了。

我有个同学,他对计算机很感兴趣,特别是算法还有AI这一块。他觉得计算机的本质是数学,或者说组合数学,所以来了数学系。

他上课很随缘,只上他感兴趣的课,或者他觉得对于计算机能力有提升的课,其他的课就水过去。剩下的时间都在和计算机的几个朋友一起组队打ACM,后来去了互联网大厂做算法工程师去了。

就他而言,对于学校资源的利用,就是数学系的一些专业课(高质量的那种),计算机的课,然后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还有就是文凭(也就是学位)。

文凭的话对他就单单只是一个门槛了,或者说就是去面试的一个入场券。因为他不考研也不保研,所以他绩点很低,没有办法和绩点比他高的妹妹说话(虽然他并不care),但这并不妨碍外校的妹妹对他投来闪闪发光的眼神。

当然你这么去做也是有一定风险的,相当于断了你在升学上的退路了。你在好的学校,升学其实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