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户在 2025-6-8 17:04 为 https://app.immersivetranslate.com/pdf/?file=file%3A%2F%2F%2FC%3A%2FUsers%2FXTG%2FDocuments%2FNoteEx...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原 著 论 文

公路运输对荷斯坦青年母牛代谢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姜赫炅,李仁圭,朴敏裕,郭彩媛,具敏静,尹哲熙,金贤真,安贤珠,金熙范,金谦宪,金秀基,高钟烈,河钟国,白明基

1 首尔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系及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所,韩国首尔;韩国建国大学动物科学技术系及绿色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安城农协中央会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公路运输对奶牛后备牛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影响。将 20 头妊娠早期的荷斯坦后备牛分为未运输组(NT; n=7)和运输组(T; n=13)。分别在运输前(BT)、运输 100 公里后(T1)、运输 200 公里后(T2)以及运输后 24 小时(AT)采集血液样本。结果显示,与 NT 组相比,T 组后备牛在 T1 和 T2 时间点的血液皮质醇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运输 24 小时后,T 组后备牛的血清皮质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恢复至 BT 水平(P>0.05)。T2 时间点 T 组后备牛的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 NT 组(P<0.05),表明运输应激增加了先天免疫细胞数量。运输 24 小时后,T 组后备牛的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 NT 组(P<0.01)。 综上所述,运输过程会促进皮质醇分泌,并与奶牛后备牛代谢反应增强及外周先天免疫细胞上调相关。

关键词:奶牛后备牛,妊娠早期,代谢与免疫反应,应激,运输

引言

韩国大多数奶牛场同时饲养泌乳牛和后备母牛。然而出于多种原因,如挤奶牛群扩建空间有限、后备牛设施不足、劳动力与资金受限等,韩国正考虑将妊娠后备牛的培育环节外包。奶农采用的外包方式之一是将牛只交由商业后备牛培育场饲养。这类农场的运营必然涉及动物运输环节——肉牛需从养殖场运往屠宰场,犊牛则需转运至培育农场。多项针对肉牛或犊牛的研究表明,公路运输会诱发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福利状况及健康水平(Gupta 等,2007;Buckham Sporer 等,2008;Yun 等,2014)。牛只运输常引发代谢、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系列变化(Swanson & Morrow-Tesch,2001;Buckham Sporer 等,2008)。

若运输过程对动物生产性能(包括繁殖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那么在转运妊娠后备牛之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运输应激。

关于运输对怀孕牛代谢和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资料有限。为建立商业化后备母牛养殖模型,本研究考察了公路运输对早期怀孕奶牛后备母牛的代谢免疫反应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与日粮

所有动物实验程序均获得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机构动物使用与护理委员会批准,并依照其动物实验指南执行。本实验在

通讯作者:白明基,韩国首尔市冠岳区冠岳路 1 号,首尔国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系,邮编 151-921。(电子邮箱:mgbaik@snu.ac.kr)2015 年 9 月 9 日收稿,2015 年 12 月 8 日接受发表。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会

doi:10.1111/asj.12604

《动物科学期刊》(2016 年)••卷,••–••页

实验在韩国忠清南道唐津市松山面的商业牧场进行。该牧场曾获得韩国政府资助用于建设商业化育成母牛养殖场。选取 20 头妊娠早期(2~3 个月)的荷斯坦青年母牛(平均月龄 17.6±0.11 个月,平均体重 438±7.6 公斤),分为非运输组(NT 组,n=7)和运输组(T 组,n=13)。由于运输组母牛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异幅度可能大于非运输组,故在运输组安排了更多实验动物。

青年母牛每日饲喂 8 公斤全混合日粮,其中精料占比 31.3%。日粮配方及化学成分详见表 1 和表 2。同时补充饲喂高羊茅干草(1 公斤/头/天)并自由饮水。该高羊茅干草含 90%干物质(DM)、5.7%粗蛋白、1.2%粗脂肪、70%中性洗涤纤维(NDF)及 44%酸性洗涤纤维(ADF)。

青年母牛在栓系式牛舍中进行环境适应。

运输前所有母牛均佩戴笼头固定于栓系架。首次采血前禁食 8 小时,并持续禁食至运输结束。同理

T 组运输期间,NT 组也未获得任何饲料饮水。运输实验结束完成第三次采血后恢复饲喂。末次采血前 8 小时再次实施禁食。

运输条件与血液采集

实验于 2013 年 11 月 15 日 09:30 开始运输。韩国气象厅记录显示运输期间平均气温为 8.07°C,相对湿度 66.7%。运输车辆为韩国动物福利标准下注册的专用牛只运输车,配备防晒防风顶棚及通风系统,每头牛分配 1.33 平方米空间,单车最大载运量为 10 头牛。共使用两辆

表 1 全混合日粮(TMR)的原料组成与化学成分

项目

全混合日粮

成分(干物质基础),% 玉米粉

14.0

糖蜜

3.1

高羊茅干草

9.3

啤酒糟(湿)

10.9

梯牧干草

6.2

甜菜粕

4.7

苜蓿干草

4.7

酵母

0.20

碱草秸秆

15.6

维生素和矿物质

混合物

0.20

精饲料

31.1

计算化学成分(按干物质百分比计):粗蛋白

13.9

乙醚提取物

4.15

粗纤维

17.1

粗灰分

7.48

中性洗涤纤维

46.5

酸性洗涤纤维

23.4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31.2

总可消化养分

69.4

可消化能,兆卡/千克

3.06

代谢能,兆卡/千克

2.66

†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物每千克米糠含:维生素 A 150 万 IU、维生素 D 20 万 IU、维生素 E 50 克、硫酸亚铁 30 克、硫酸钴 22 克、硫酸铜 34 克、硫酸镁 20 克、醋酸锌 24 克、碘化钙 63 克、硒 0.05 克。详细成分见表 2。根据饲料公司提供的各原料化学成分计算得出。可消化能和代谢能采用 NRC(2001)提供的公式计算。

表 2 精料组成成分及化学组成

项目

精料

成分(干物质基础),% 玉米籽粒

23.0

小麦,谷物

8.5

小麦麸

4.9

大豆皮

4.9

玉米蛋白粉

5.5

玉米胚芽粕

5.5

菜籽粕

6.7

椰子粕

13.3

棕榈粕

6.7

豆粕

12.7

糖蜜

3.0

过瘤胃脂肪

1.5

石灰石

1.2

盐类

0.70

磷酸二钙

0.60

酵母

0.20

碳酸氢钠

0.80

维生素混合物

0.20

硫酸钙

0.20

计算化学成分(按干物质百分比计) 干物质

88.9

粗蛋白

18.2

乙醚提取物

4.6

粗纤维

8.4

粗灰分

7.1

中性洗涤纤维

28.0

酸性洗涤纤维

13.3

非结构性

碳水化合物

32.8

总可消化养分

72.2

可消化能,

兆卡/千克

3.2

代谢能,兆卡/千克

2.8

†根据饲料公司提供的各原料化学成分计算得出。‡可消化能和代谢能采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2001)提供的公式计算。

H-J. 康等人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学会

《动物科学期刊》(2016 年)••,••–••

运输车辆每次运送六至七头小母牛。运输从实验农场出发,以 65 公里/小时的速度沿 100 公里环形路线行驶(T1)。随后重复相同路线,总运输距离达 200 公里(T2)。除连接农场与高速公路的 8.7 公里地方道路外,全程均为高速公路运输。

在运输组(T 组)中,分别在运输前(BT)、完成 100 公里(T1)和 200 公里(T2)运输后立即、以及运输结束后 24 小时(AT)采集血液样本。首次采血后立即装载并启运动物。在 T1 和 T2 阶段卸载动物进行采血,采血期间对动物进行保定。T2 阶段采血后立即将动物归栏。非运输组(NT 组)与 T 组同步进行采血。所有血液均通过颈静脉穿刺采集,同时使用非肝素化真空采血管(20 mL;美国 BD 生物科学公司)和 EDTA 抗凝真空采血管(20 mL)。EDTA 采血管中的部分全血用于免疫细胞分析。用于血清和血浆分离的血样立即置于冰盒保存,免疫细胞分析血样则室温保存。血清和血浆通过 4°C、1500×g 离心 15 分钟分离,随后将血浆和血清保存于-80°C 直至检测。

血液分析

葡萄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总蛋白、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肌酐、血尿素氮、钙、镁和磷的分析试剂购自韩国首尔的 JW Medical 公司。非酯化脂肪酸(NEFA)、磷脂和β-羟基丁酸(BHBA)的分析试剂购自日本大阪的 WAKO 公司。血清补体 C3 和 C4 的分析试剂购自日本大阪的 Sekisui 公司。所有参数均采用日立 718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京)进行检测,血清样本处理严格遵循代谢物及矿物质分析仪操作手册规范。血浆皮质醇和孕酮分别采用皮质醇唾液 HS ELISA 试剂盒(货号 SLV4635;德国马尔堡 DRG Instruments 公司)和牛孕酮 ELISA 试剂盒(美国加州纽瓦克 Endocrine Technologies 公司)进行测定。该皮质醇试剂盒对牛血浆样本的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4.0%和 4.6%。 血浆结合珠蛋白采用牛特异性结合珠蛋白 ELISA 试剂盒(货号 GWB-A43096;GenWay Biotech)进行分析

该试剂盒由亲和纯化的抗牛结合珠蛋白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制成(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GenWay Biotech 公司)

免疫细胞分析

为分析免疫细胞特性,取 100μL 全血与 1mL BD 裂解缓冲液(美国加州圣何塞 BD Biosciences 公司)混合,室温孵育 3 分钟。使用 TC10TM 自动细胞计数仪(美国加州 Hercules 市 Bio-Rad 公司)进行总细胞计数。通过流式细胞术前向散射(FSC)和侧向散射(SSC)参数(Kampen 等 2004 年方法)区分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结果以占总细胞比例表示。取 5×10^5 个白细胞,分别用抗牛 CD14-异硫氰酸荧光素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I 类 DQ-PE 标记单核细胞,CD4-Alexa647 和 CD8-PE(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Raleigh 市 AbD Serotec 公司)标记淋巴细胞,4℃避光染色 15 分钟后,使用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s 公司)和 FlowJo 软件(美国俄勒冈州 Ashland 市 TreeStar 公司)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 t 检验评估运输组(T)与非运输组(NT)青年母牛间的差异。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合 Tukey-Kramer 事后检验分析时间进程中的变化显著性,当 P < 0.05 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均使用 R Studio for Windows(R Studio,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完成。

结果

血浆激素水平

运输组青年母牛在 T1 时刻(P < 0.001)和 T2 时刻(P < 0.05)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非运输组。运输组在运输后 24 小时(AT)时血清皮质醇浓度已恢复(P > 0.05)至运输前(BT)水平。两组在 T1 和 T2 时刻的血清孕酮浓度无显著差异(图 1)。

血清代谢物

运输组青年母牛在 T1(P < 0.05)、T2(P < 0.01)和运输后 24 小时(P < 0.01)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运输组。相比之下,运输组在 T1 后(P < 0.05)和 T2 后(P < 0.01)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低于非运输组。运输组在运输后 24 小时的血清 TG 浓度已恢复(P > 0.05)至运输前水平(图 2)。血清葡萄糖浓度在 T1 和 T2 时刻未发生显著变化。运输组在 T2 时刻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磷脂浓度显著低于非运输组(P < 0.05),但在 T1 和运输后 24 小时无显著差异(表 3)。运输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在 T2 时刻(P < 0.05)和运输后 24 小时均低于...

青年母牛运输对生理反应的影响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在 NT 组母牛中,T1 时间点无显著差异。胆固醇和β-羟基丁酸浓度在所有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运输组母牛在运输后 24 小时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运输组(P < 0.05)。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运输组母牛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在 T1 时间点显著高于非运输组(P < 0.05),但其他时间点无差异。谷丙转氨酶浓度在所有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 > 0.05)。运输组母牛的钙浓度在 T2 时间点显著高于非运输组(P < 0.05),其余时间点无差异。磷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 > 0.05)。

图 1 运输组(T)与非运输组(NT)早期妊娠母牛血浆激素浓度变化。采血时间点为运输前(BT)、运输 100 公里后(T1)、运输 200 公里后(T2)及运输后 24 小时(AT)。组内标有不同字母(a,b)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星号表示同一采血时间点 T 组与 NT 组间的差异。*P<0.05;***P<0.001。

图 2 运输组(T)与非运输组(NT)早期妊娠母牛血清代谢物浓度变化。采血时间点为运输前(BT)、运输 100 公里后(T1)、运输 200 公里后(T2)及运输后 24 小时(AT)。组内标有不同字母(a,b,c)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星号表示同一采血时间点 T 组与 NT 组间的差异。*P<0.05;**P<0.01。

H-J.康 等

©2016 日本动物科学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

表 3 公路运输对奶牛后备牛血液代谢物及免疫细胞浓度的影响

时间点

项目

体温

T1

T2

AT

SEM

脂质代谢物 高密度脂蛋白(毫克/分升)

未检测

67.5

70.4

70.1

68.3

1.12

T

64.5

64.4

60.2

65.3

1.77

P 值

0.53

0.23

0.05

0.43

低密度脂蛋白(毫克/分升)

未检测

10.7

12.6

12.7

11.1

0.41

T

8.62

8.42

8.15

8.00

0.69

P 值

0.09

0.09

0.04

0.006

胆固醇(毫克/分升)

NT

102

106

106

107

1.99

T

97.9

97.7

91.2

97.8

2.87

P 值

0.63

0.29

0.06

0.21

磷脂(毫克/分升)

无数据

12.3

12.8

12.8

13.0

0.27

T

12.0

11.7

10.7

12.4

0.35

P 值

0.79

0.27

0.04

0.48

β-羟基丁酸(毫摩尔/升)

无显著差异

25.0

23.7

26.4

26.5

0.78

T

21.7

24.0

25.8

23.0

1.44

P 值

0.03

0.09

0.08

0.03

血液蛋白与氮总量 总蛋白(g/dL)

无显著差异

7.05

7.16

7.23

7.16

0.02

T

7.18

7.22

7.04

7.48

0.03

P 值

0.14

0.70

0.30

0.05

白蛋白(克/分升)

NT

3.25

3.33

3.34

3.27

0.04

T

3.38

3.38

3.28

3.43

0.06

P 值

0.13

0.38

0.41

0.009

血尿素氮(毫克/分升)

NT

7.33

8.29

7.71

8.71

1.93

T

7.46

8.08

7.85

9.00

3.36

P 值

0.92

0.88

0.9

0.83

肌酐(毫克/分升)

无显著差异

1.39

1.37

1.39

1.35

0.72

T

1.41

1.5

1.47

1.45

1.41

P 值

0.77

0.23

0.46

0.25

肝脏指标

谷草转氨酶(IU/dL)

无显著差异

63.8

75.9

86.4

82.0

0.02

T

65.8

89.3

96.8

87.2

0.04

P 值

0.67

0.04

0.26

0.47

谷丙转氨酶(IU/dL)

无显著差异

34.2

33.3

34.6

34.7

0.34

T

33.7

35.7

34.8

36.4

0.50

P 值

0.88

0.51

0.95

0.62

血液矿物质

钙(毫克/分升)

NT

9.35

9.66

9.56

9.47

0.05

T

9.38

9.35

9.04

9.64

0.06

P 值

0.77

0.17

0.003

0.18

磷(毫克/分升)

NT

6.28

6.46

6.10

6.27

0.02

T

6.93

5.58

5.25

6.89

0.03

P 值

0.06

0.30

0.14

0.21

镁(mg/dL)

NT

2.20

2.30

2.29

2.27

0.14

T

2.32

2.26

2.22

2.43

0.25

P 值

0.03

0.55

0.34

0.07

血清补体

C3(毫克/分升)

NT

0.43

0.37

0.37

0.74

0.08

T

0.24

0.34

0.46

0.49

0.12

P 值

0.37

0.92

0.69

0.53

C4(毫克/分升)

中性粒细胞

3.52

3.50

3.63

3.61

0.08

T

3.12

3.08

2.94

3.33

0.06

P 值

0.08

0.06

0.004

0.23

淋巴细胞

CD4T 细胞(%)

无处理组

17.5

22.1

21.9

23.0

0.68

T

21.4

23.1

24.1

24.8

0.62

P 值

0.03

0.63

0.15

0.34

CD8T 细胞百分比

无处理组

10.7

11.2

10.6

11.3

0.50

(接上页)

青年母牛运输对生理反应的影响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C3 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但运输组(T)青年母牛在 T2 时间点的 C4 浓度显著低于非运输组(NT)(P < 0.01),其他时间点则无差异。

血液免疫细胞与结合珠蛋白浓度

与 NT 组相比,T 组青年母牛在 T2 时间点粒细胞/淋巴细胞(G/L)比值显著升高(P < 0.01),但在运输后 24 小时(24 h AT)该比值显著降低(P < 0.05)(图 3)

T 组青年母牛在 T2 时间点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 NT 组(P < 0.05),其他时间点无差异(图 3)。运输前(BT)阶段,T 组 CD4 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 NT 组(P < 0.05)(表 3)。T 组在 T2 时间点的 CD8 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 NT 组(P < 0.05),但在 T1 和 24 h AT 时间点无差异。B 细胞比例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 > 0.05)。

运输组(T)青年母牛在运输后 24 小时(AT)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运输组(NT)(P < 0.01),尽管两组在 T1 和 T2 时间点的血浆血红蛋白浓度未显示差异(图 3)。

表 3(续)

时间点

检测项目

BT

T1

T2

AT

扫描电子显微镜

T

13.4

14.8

14.5

14.5

0.60

P 值

0.13

0.06

0.03

0.07

B 细胞百分比

NT

42.4

29.2

33.8

41.9

1.75

T

35.0

23.4

28.6

36.7

1.63

P 值

0.13

0.19

0.24

0.25

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标注不同字母(a > b > c)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BT = 运输前。‡T1 = 100 公里运输后。T2 = 200 公里运输后。AT = 运输后 24 小时。††NT = 非运输组。‡‡T = 运输组。P 值表示同一时间点运输组与非运输组间的差异。GOT = 谷草转氨酶。†††GPT = 谷丙转氨酶。

图 3 妊娠早期青年母牛运输组(T)与非运输组(NT)血液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例及触珠蛋白浓度变化。血液样本采集时间点:运输前(BT)、100 公里运输后(T1)、200 公里运输后(T2)及运输后 24 小时(AT)。组内标注不同字母(a, b, c)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星号表示同一采血时间点运输组与非运输组间的差异。

*P < 0.05;**P < 0.01。

H-J.康 等

©2016 日本动物科学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相关性分析

血浆皮质醇浓度与血液孕酮(r = 0.44,P < 0.001)、非酯化脂肪酸(r = 0.55,P < 0.001)、葡萄糖(r = 0.43,P < 0.001)和谷草转氨酶(r = 0.31,P < 0.01)浓度以及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r = 0.59,P < 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液甘油三酯(r = -0.46,P < 0.001)、高密度脂蛋白(r = -0.34,P < 0.01)、磷脂(r = -0.34,P < 0.01)、胆固醇(r = -0.30,P < 0.01)及矿物质(钙:r = -0.38,P < 0.001;磷:r = -0.45,P < 0.001;镁:r = -0.30,P < 0.01)呈显著负相关(表 4)。

繁殖性能

我们对试验母牛整个妊娠期和分娩过程进行了繁殖性能监测。20 头试验母牛均正常分娩,其中 11 头母犊平均出生体重为 30.4±0.53 公斤,9 头公犊平均出生体重为 31.84±0.61 公斤,所有犊牛发育正常。

讨论

公路运输对牛群会造成应激反应,可能改变多项生理和免疫指标,对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公路运输对早期妊娠青年母牛代谢及免疫反应的影响。运输当日平均气温为 8.07°C,根据冷应激范围标准(Grzych 2010),该气候条件属于正常天气,未引发冷应激。研究发现,无论是运输 100 公里还是 200 公里,运输后血液皮质醇浓度均急剧上升,但在运输结束 24 小时后均恢复至未运输青年母牛的正常基线水平。此前对妊娠婆罗门母牛运输后的研究也观察到皮质醇水平升高现象(Lay 等 1996)。关于肉牛或犊牛运输的诸多研究均显示类似的血浆皮质醇升高趋势,且皮质醇水平在 24 小时内恢复至运输前基线浓度(Bernardini 等 2012;Browning 与 Leite-Browning 2013)。 本研究中,运输 100 公里后皮质醇浓度(3.4 微克/分升)在数值上高于 200 公里运输后(2.6 微克/分升),但差异不显著。类似地,与运输前相比,幼龄哺乳犊牛在运输 50 公里后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在 100 和 150 公里时逐渐下降(Uetake 等,2011)。其他研究也发现犊牛和母牛在运输后第一小时内皮质醇浓度达到峰值(Fell & Shutt 1986; Dobson 1987)。本研究中第二阶段(200 公里)运输后皮质醇浓度上升较温和,可能是由于动物对运输产生了适应性反应。

运输 100 公里和 200 公里后,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升高,而甘油三酯(TG)浓度降低。这些降低的指标在运输后 24 小时也恢复至基础水平。近期研究也表明运输会暂时提高海福特牛和婆罗门牛血浆皮质醇浓度并降低血浆 TG 浓度(Browning & Leite-Browning 2013)。运输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Swanson & Morrow-Tesch 2001),进而导致血液皮质醇升高(Simensen 等 1980;Kent & Ewbank 1986)。作为能量代谢的重要调节剂,糖皮质激素参与调控脂肪分解与合成,并提高血浆 NEFA 浓度(Parker & Rainey 2004)。因此本研究中运输后 NEFA 升高和 TG 降低的现象,很可能是由皮质醇浓度上升所致。Kent

表 4 奶牛后备牛皮质醇浓度与孕酮、代谢物及免疫细胞血液浓度的相关系数

检测项目

相关系数

孕酮

0.44***

碳水化合物代谢物 葡萄糖

0.43***

β-羟基丁酸

0.02

脂质代谢物

甘油三酯

0.46***

非酯化脂肪酸

0.55***

高密度脂蛋白

0.34**

低密度脂蛋白

0.25*

胆固醇

0.30**

磷脂

0.34**

血液蛋白与氮 总蛋白

0.15

白蛋白

0.14

血尿素氮

0.09

肌酐

0.28*

肝脏指标 谷草转氨酶

0.31**

谷丙转氨酶

转氨酶

0.04

血液矿物质

0.38***

0.45***

0.30**

血清补体

补体 C3

0.06

补体 C4

0.26*

急性期蛋白

结合珠蛋白

0.15

淋巴细胞中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

0.59**

单核细胞

0.18

CD4T 细胞

0.01

CD8T 细胞

0.27*

B 细胞

0.06

n = 20。显著性相关标注为*P < 0.05,**P < 0.01,***P < 0.001。

青年母牛运输对生理反应的影响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1997 年)提出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脂肪分解,因为卡车上的动物通过肌肉持续紧张来保持平衡。本研究中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运输期间肌肉持续紧张导致的脂肪分解增加。其他脂质代谢物浓度(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脂浓度)在运输期间的某些时间点出现下降,且与皮质醇浓度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运输会改变青年母牛的血液脂质代谢物浓度。

我们发现血糖浓度虽未随运输过程发生变化,却与血液皮质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01)。既往运输研究对血糖变化的报道存在分歧:Kent 和 Ewbank(1986)与 Browning 和 Leite-Browning(2013)观察到血浆葡萄糖浓度上升,而 Locatelli 等(1989)和 Sartorelli 等(1992)则未发现变化。糖皮质激素同样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其通过促进肝脏糖异生作用增加葡萄糖供给,同时抑制机体其他部位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Andrews & Walker 1999)。本研究表明,妊娠早期青年母牛体内升高的皮质醇浓度部分参与了葡萄糖代谢的调控。

我们发现,运输 200 公里后,G/L 比值、单核细胞数量及 CD8T 细胞均有所上升。多项研究也报道了运输应激会导致牛只 G/L 比值升高(Kent & Ewbank 1986;Swanson & Morrow-Tesch 2001;Lomborg 等 2008)。此外,肉用阉牛或公牛运输后单核细胞数量也会增加(van Engen 等 2014)。本研究中,第一轮和第二轮运输后的皮质醇浓度高于其他时段,而 G/L 比值在第二轮运输后达到峰值,表明皮质醇峰值与 G/L 比值反应存在滞后性。Ishizaki 和 Kariya(2010)在日本黑犊牛公路运输过程中也观察到皮质醇峰值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类似变化。HPA 轴的激活通常是应激后免疫反应受抑制的原因(Swanson & Morrow-Tesch 2001)。应激事件中释放的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免疫学变化,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和单核细胞增多(Weber 等 2004)。 因此,我们研究中观察到的变化可能反映了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应激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结合珠蛋白水平在运输后 24 小时出现升高,尽管在运输 100 或 200 公里后即刻未发现变化

多项研究报道运输应激会导致牛体内急性期蛋白(APP)水平升高,包括结合珠蛋白(Lomborg 等,2008;Cooke 等,2013;Yun 等,2014)。这种应激诱导的 APP 升高可能反映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激活,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加,从而诱发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Higuchi 等,1994;Alsemgeest 等,1996)。因此,本研究中结合珠蛋白的升高很可能与皮质醇浓度增加相关。结合珠蛋白属于慢反应型急性期蛋白(Jacobsen 等,2004),这可以解释其浓度未在运输后立即升高,而是在运输后 24 小时(AT)才出现上升的现象。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提出运输应激会引发伴随结合珠蛋白升高的炎症反应(Baumann & Gauldie 1994)。我们观察到 T2 后补体 C4 水平下降。补体因子(包括 C3 和 C4)是机体在遭受重大创伤或感染时应对炎症而产生的(Ghazavi 等,2013)。T2 后 C4 水平下降的原因尚不明确。

我们发现血浆皮质醇浓度与血液 G/L 比值呈正相关。结果表明,G/L 比值与皮质醇共同可作为运输应激的良好指标。

本研究中,运输过程未改变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的血液孕酮浓度。但孕酮浓度与血液皮质醇浓度呈显著相关性。我们全程监测了试验母牛从妊娠至分娩的繁殖性能,发现所有母牛均正常分娩,且犊牛生长发育均无异常。Merrill 等(2007)发现安格斯杂交母牛在人工授精后约 14 天运输会提高血清皮质醇浓度,但未影响人工授精受胎率。我们的结果表明,虽然早期妊娠母牛的短途运输会引发皮质醇短暂升高及免疫指标变化,但未显著影响正常分娩。在肉用母牛中,与人工授精后 1-4 天运输相比,人工授精后 8-12 天或 29-33 天运输会降低受胎率(Harrington 等 1995)。 因此,运输青年母牛可能影响包括受孕率在内的繁殖性能。

结论

为运营商业化青年母牛养殖场,运输怀孕母牛是必要环节。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途公路运输不会影响包括妊娠分娩和犊牛早期生长在内的繁殖性能,但会引发皮质醇的短暂升高以及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变化。本研究暗示

H-J.康 等

©2016 日本动物科学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早期妊娠母牛在道路运输中的应激反应。

致谢

本研究获得以下项目资助:韩国食品、农业、林业和渔业技术规划与评估研究院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311051-2 和 313020-04-1-HD030),以及韩国农村振兴厅的下一代生物绿色 21 计划(项目编号 PJ01114001)。

参考文献

Alsemgeest SPM, Van’t Klooster GAE, Van Miert ASJPAM, Hulskamp-Koch CK, Gruys E. 1996. 原代牛肝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急性期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体外分泌。《兽医免疫学与免疫病理学》53 卷,179-184 页。

Andrews RC, Walker BR. 1999. 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抵抗:老激素,新靶点。《临床科学》96 卷,513-523 页。Baumann H, Gauldie J. 1994. 急性期反应。《今日免疫学》15 卷,74-80 页。

Bernardini D, Gerardi G, Peli A, Nanni Costa L, Amadori M, Segato S. 2012. 不同环境条件对长途公路运输犊牛体温调节及临床血液学参数的影响。《动物科学杂志》90 卷,1183-1191 页。Browning R Jr, Leite-Browning ML. 2013. 海福特牛与婆罗门牛在短途运输及相关事件中的应激反应比较。《动物科学杂志》91 卷,957-969 页。Buckham Sporer KR, Weber PSD, Burton JL, Earley B, Crowe MA. 2008. 青年肉用公牛运输过程中循环生理参数的变化及其作为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动物科学杂志》86 卷,1325-1334 页。

Cooke RF, Guarnieri Filho TA, Cappellozza BI, Bohnert DW.

2013 年。公路运输途中的休息停靠:对育肥牛生产性能及急性期蛋白反应的影响。

《动物科学杂志》第 91 卷,5448–5454 页。

Dobson H. 1987 年。运输应激对奶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黄体生成素分泌的影响。《内分泌学报》第 115 卷,63–66 页。Fell LR, Shutt DA. 1986 年。通过唾液皮质醇测定犊牛对运输应激的肾上腺皮质反应。《加拿大动物科学杂志》第 66 卷,637–641 页。

Ghazavi A, Mosayebi G, Solhi H, Rafiei M, Moazzeni SM. 2013 年。

慢性鸦片(Taryak)吸食者血清中炎症与氧化应激标志物的研究。《免疫学快报》153 卷,22-26 页。

Gupta S, Earley B, Crowe MA. 2007. 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 12 小时公路运输对公牛生理、免疫及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兽医杂志》173 卷,605-616 页。

Grzych M. 2010. 林业与自然资源网络研讨会门户。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东部国家技术支援中心,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引用日期 2014 年 6 月 26 日]。网址:http://www.forestrywebinars.net/webinars/planningand-design-of-livestock-watering-systems/。Harrington TE, King ME, Mihura HE, LeFever DG, Hill R, Odde KG. 1995. 运输时间对同步发情肉用后备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牛肉项目报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柯林斯堡。Higuchi H, Katoh N, Miyamoto T, Uchida E, Yuasa A, Takahashi K. 1994. 地塞米松诱导的触珠蛋白释放。

犊牛肝实质细胞。《美国兽医研究杂志》55 卷,1080-1085 页。

石崎宏、狩谷泰。2010。公路运输应激会迅速增加牛外周血绝对 NK 细胞数量

和皮质醇水平。《兽医科学杂志》72 卷,747-753 页。

雅各布森 S、安德森 PH、托尔贝尔 T、赫加尔德 PM。2004 年。

脂多糖诱导的牛急性期蛋白反应的剂量依赖性和个体差异性。《乳品科学杂志》87 卷,3330-3339 页。

Kampen AH, Tollersrud T, Lund A. 2004. 使用活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流式细胞术检测全牛血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免疫学方法杂志》289 卷,47-55 页。

Kent JE, Ewbank R. 1986. 公路运输对三个月龄犊牛血液成分及行为的影响。《英国兽医杂志》142 卷,326-335 页。Kent JE. 1997. 运输绵羊的应激反应。《国际比较血液学》7 卷,163-166 页。Lay JDC 等. 1996.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反应及运输对怀孕婆罗门牛生理指标的影响。《动物科学杂志》74 卷,1806-1811 页。

Locatelli A, Sartorelli P, Agnes F, Bondiolotti GP, Picotti GB.

1989 年。犊牛对重复模拟运输的肾上腺反应。《英国兽医杂志》145 卷,517-522 页。

Lomborg SR, Nielsen LR, Heegaard PMH, Jacobsen S. 2008 年。

牛只经历复合应激后的急性期蛋白反应。《兽医研究通讯》32 卷,575-582 页。

Merrill ML, Ansotegui RP, Burns PD, MacNeil MD, Geary TW.

2007. 氟尼辛葡甲胺与运输对肉牛妊娠建立的影响。《动物科学杂志》85 卷,1547-1554 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2001. 《奶牛营养需求》(第七版)。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学术出版社。Parker KL, Rainey WE. 2004. 《肾上腺》,收录于 James E 主编《内分泌生理学教科书》第 14 卷,319-348 页。

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

Sartorelli P, Dominoni S, Agnes F. 1992. 模拟运输时长对犊牛血浆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兽医医学杂志》第 39 卷,401-403 页。

西门森 E,拉克瑟斯韦拉 B,布洛姆 AK,夏斯塔德 OV。1980 年。运输、高乳糖饮食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对白细胞计数、血清皮质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幼龄犊牛中的球蛋白 G。《斯堪的纳维亚兽医学报》21 卷,278-290 页。

Swanson JC, Morrow-Tesch J. 2001. 牛只运输:历史、研究及未来展望. 动物科学杂志 79, E102–E109. Uetake K, Tanaka T, Sato S. 2011. 运输距离与装载密度对日本幼龄哺乳犊牛的影响. 动物科学杂志 82, 587–590. Van Engen NK, Stock ML, Engelken T, Vann RC, Wulf LW, Karriker LA, 等. 2014. 口服美洛昔康对长途运输后肉牛应激和炎症生理标志物的影响. 动物科学杂志 92, 498–510.

Weber PS、Toelboell T、Chang LC、Tirrell JD、Saama PM、Smith GW 等。2004。糖皮质激素诱导牛中性粒细胞 L-选择素下调的机制:基因表达水平作用及主要影响血液中性粒细胞的证据。《白细胞生物学杂志》75 卷,815-827 页。Yun CH、Wynn P、Ha JK。2014。犊牛应激、急性期蛋白与免疫调节。《动物生产科学》54 卷,1561-1568 页。

青年母牛运输对生理反应的影响

© 2016 日本动物科学会

《动物科学杂志》(2016 年)••卷,••–••页

File name:

-

File size:

-

Title:

-

Author:

-

Subject:

-

Keywords:

-

Creation Date:

-

Modification Date:

-

Creator:

-

PDF Producer:

-

PDF Version:

-

Page Count:

-

Page Size:

-

Fast Web View:

-

Preparing document for printi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