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塑化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机械和加工性能
Krzysztof Lewandowski * (D), Piotr Altmajer, Zuzanna Borkowska (D) and Katarzyna Skórczewska * (D) 比得哥什科技大学化学技术与工程学院聚合物技术与防护涂层系,地址:Seminaryjna 3, 85-326 Bydgoszcz, Poland; pioalt000@pbs.edu.pl (P.A.); zuzbor000@pbs.edu.pl (Z.B.) * 通信:krzysztof.lewandowski@pbs.edu.pl (K.L.);katarzyna.skorczewska@pbs.edu.pl (K.S.)。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塑化聚氯乙烯(PVC-P)的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WPC)的性能测试结果。生产了木质填料(Arbocel C 320)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含量不同的材料,然后对其进行了分析。木粉在材料中的比例最高为 50 phr,增塑剂含量最高为 40 phr。分析了功能特性,如拉伸特性、变温机械特性(DMTA)和吸水性,以及加工特性,如流变特性和熔融过程分析。研究发现了木粉和增塑剂对复合材料固态和熔融态性能的影响。例如,在增塑剂含量为 40 phr 的情况下,将填料比例从 0 phr 增加到 50 phr,拉伸模量从 18 MPa 增加到 274 MPa,粘度在
20
s
−
1
20
s
−
1
20s^(-1) 20 \mathrm{~s}^{-1} 的比例下从
721
Pa
⋅
s
721
Pa
⋅
s
721Pa*s 721 \mathrm{~Pa} \cdot \mathrm{~s} 增加到
1581
Pa
⋅
s
1581
Pa
⋅
s
1581Pa*s 1581 \mathrm{~Pa} \cdot \mathrm{~s} 。然而,如果将增塑剂的份额从 20 phr 增加到 40 phr,同时添加 30 phr 的填料,则上述性能值将分别从 1760 MPa 降至 112 MPa 和从
2768
Pa
⋅
s
2768
Pa
⋅
s
2768Pa*s 2768 \mathrm{~Pa} \cdot \mathrm{~s} 降至
1151
Pa
⋅
s
1151
Pa
⋅
s
1151Pa*s 1151 \mathrm{~Pa} \cdot \mathrm{~s} 。研究还发现,增加木粉在复合材料中的比例会明显降低增塑剂的效果。
关键词: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软聚氯乙烯;柔性复合材料
学术编辑:Antonios N. 帕帕多普洛斯 收到:2024 年 6 月 28 日 修订日期:2024 年 7 月 26 日 接受: 2024 年 7 月 29 日 出版日期:2024 年 8 月 2 日
1.导言
复合材料的生产涉及对聚合物进行物理改性,以获得具有新特性的材料[1]。使用粉碎的植物部分作为填料是非常有趣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到了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WPCs)。木塑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由木塑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可用作木材的替代品。与木材相比,它们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抗大气腐烂特性[2,3]。目前,全球木塑市场规模为 75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增至 119 亿美元[4]。
填料的颗粒大小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 [3,5]。木材填料主要由纤维素(45-50 wt.%)、半纤维素(
20
−
25
wt
.
%
20
−
25
wt
.
%
20-25wt.% 20-25 \mathrm{wt} . \% )和木质素(20-30 wt.%)组成,具有木材特有的广泛的细胞结构 [6]。由于木材的热稳定性,用木材制成的复合材料必须能在低于
195
∘
C
195
∘
C
195^(@)C 195^{\circ} \mathrm{C} 的温度下进行加工 [7]。因此,使用热塑性塑料作为木塑聚合物基体的可能性非常有限。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等热塑性塑料是最常用的基体[8-11],但也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12-15]。添加木质填料主要是增加刚度,但也会降低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16-19]。添加填料还会影响加工性能的显著变化,导致粘度明显增加 [20-22]。
聚氯乙烯是继聚乙烯之后第二种最常用于生产木塑的聚合物材料[19]。其原因在于聚氯乙烯的特性。它是一种聚合物,具有 木塑具有很高的耐候性、良好的刚度和机械强度,而且价格低廉[23]。以未塑化聚氯乙烯为基础生产的木塑主要用作露台板、挤出建筑型材和护墙板 [3]。
聚氯乙烯是一种非常容易改性的材料。一种常见的改性聚氯乙烯是增塑聚氯乙烯(PVC-P)。由于使用了增塑剂,材料的柔韧性增强,玻璃化温度降低。这类材料主要用于电缆绝缘、软管、垫圈和玩具等[24]。增塑剂主要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酯和线性二羧酸酯,也使用环氧化植物油,如环氧化大豆油 [24-26]。邻苯二甲酸酯在聚氯乙烯-聚丙烯(PVC-P)技术中尤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低分子量邻苯二甲酸酯的使用受到限制 [24,27]。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是获准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代表,其特点是塑化效率高、迁移性低。使用这种增塑剂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特别暴露于相对较高温度并需要更强抗降解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应用中,例如电缆绝缘层、地板覆盖层、耐腐蚀软管和挤压型材[24-27]。
此外,还可以开发具有更高弹性的木塑。与刚性木塑相比,它们的应用并不广泛。这可能与有关此类复合材料的科学报告数量明显较少有间接关系。研究表明,可以在塑化聚氯乙烯基体上获得填充木材的复合材料。另有研究论文探讨了木粉或增塑剂对木塑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木材含量的增加,刚度、可吸收性或密度也会增加 [28]。相反,添加增塑剂则会降低刚度,提高冲击强度 [29,30]。与此相反,论文提出了生产塑化乳液聚(氯乙烯)塑溶胶作为潜在涂层材料的可能性 [31]。
聚氯乙烯与木粉和增塑剂同时改性后,形成的复合系统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有趣的特性。这些材料可用作地板和墙面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可用作挤压型材,用于装饰和修饰,与硬质木塑品种形成互补。
人们对基于未塑化聚氯乙烯的木塑材料非常感兴趣,但在聚氯乙烯-聚丙烯-WF 复合材料领域却缺乏系统的知识。因此,值得对基于木质填料和塑化聚氯乙烯的复合材料获得性能和后续改性的可能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评估基于悬浮聚氯乙烯基体、增塑剂和木粉的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影响。分析针对不同比例的木粉和增塑剂进行。对生产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此外,还进行了加工性能分析,包括塑化试验和流变试验,以及文献中尚未描述的弹性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分析(DMTA)。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悬浮聚氯乙烯 Neralit 601(Spolana s. r. o., Neratovice, 捷克共和国)用作聚合物材料。此外,还使用了聚氯乙烯添加剂:热稳定剂辛基锡硫醇 Patstab 2301(Patcham,Holten,荷兰)和润滑剂石蜡 Naftolube FTP(Chemson,Arnoldstein,奥地利)。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Brenntag Polska sp.Arbocel C 320 木粉(J. Rettenmaier & Söhne Gmbh + Co., Rosenberg, 德国)用作填料。Arbocel C 320 是一种具有立方体结构的软木产品。主要颗粒范围为
200
−
500
μ
m
200
−
500
μ
m
200-500 mum 200-500 \mu \mathrm{~m} 。
2.2.材料处理和测试样品制备
表 1 列出了所生产的复合材料的成分及其名称。干混成分的选择是基于聚氯乙烯加工的技术实践。热稳定剂(Patstab 2301)可防止聚合物降解,是 PVC 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另外还添加了润滑剂(Naftolube FTP)以促进加工,但其用量非常小,不会对制造材料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32,33]。在 DINP 含量为 40 phr 的情况下,测试了木粉对 PVC-P 的影响。在这一比例下,PVC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降低,其含量与用于电缆绝缘、软管和垫片的材料中的增塑剂含量相似 [25,33]。针对 WF 含量为 30 phr 的材料,分析了增塑剂比例对木塑特性的影响。对增塑剂使用量下限的估算是为了获得玻璃化转变温度接近
23
∘
C
23
∘
C
23^(@)C 23^{\circ} \mathrm{C} 的材料 [34]。
表 1.所用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复合材料标记一览表。
各组成部分对材料的贡献,短语
材料
干混合物
木粉
PVC
DINP
Patstab 2301
Naftolube FTP
P40
100
40
4
1
0
P40WF10
100
40
4
1
10
P40WF30
100
40
4
1
30
P40WF50
100
40
4
1
50
P20WF30
100
20
4
1
30
P30WF30
100
30
4
1
30
Contribution of Components to the Material, phr
Material Dry Blend Wood Flour
PVC DINP Patstab 2301 Naftolube FTP
P40 100 40 4 1 0
P40WF10 100 40 4 1 10
P40WF30 100 40 4 1 30
P40WF50 100 40 4 1 50
P20WF30 100 20 4 1 30
P30WF30 100 30 4 1 30 | | Contribution of Components to the Material, phr | | | | |
| :---: | :---: | :---: | :---: | :---: | :---: |
| Material | Dry Blend | | | | Wood Flour |
| | PVC | DINP | Patstab 2301 | Naftolube FTP | |
| P40 | 100 | 40 | 4 | 1 | 0 |
| P40WF10 | 100 | 40 | 4 | 1 | 10 |
| P40WF30 | 100 | 40 | 4 | 1 | 30 |
| P40WF50 | 100 | 40 | 4 | 1 | 50 |
| P20WF30 | 100 | 20 | 4 | 1 | 30 |
| P30WF30 | 100 | 30 | 4 | 1 | 30 |
在第一步加工过程中,使用混合器(Battaggion,意大利贝加莫)以
16
min
−
1
16
min
−
1
16min^(-1) 16 \mathrm{~min}^{-1} 和
32
min
−
1
32
min
−
1
32min^(-1) 32 \mathrm{~min}^{-1} 的速度旋转两个 Z 形混合桨,生产由聚氯乙烯、热稳定剂和增塑剂组成的干混合物。混合过程以
90
∘
C
90
∘
C
90^(@)C 90^{\circ} \mathrm{C} 的速度进行。含有热稳定剂和蜡的聚氯乙烯的预热时间为 5 分钟,然后加入增塑剂并再混合 15 分钟。这样制备的混合物被转移到钢盘中,在
23
∘
C
23
∘
C
23^(@)C 23^{\circ} \mathrm{C} 温度下冷却并轻轻搅拌 10 分钟,然后转移到密封袋中,至少放置 24 小时进行调节。这样制备的干混合物用于制造木塑。
木粉在实验室强制风干机中至少风干 3 小时
100
∘
C
100
∘
C
100^(@)C 100^{\circ} \mathrm{C} 。然后在一个单独的容器中用桶式搅拌机按适当比例(表 1)与干混料混合。混合物由喂料机定量喂入挤压机的主喂料区。挤出量设定为
3
kg
/
h
3
kg
/
h
3kg//h 3 \mathrm{~kg} / \mathrm{h} 。使用 EPH
2
×
24
2
×
24
2xx24 2 \times 24 双螺杆挤压机(Zamak Mercator, Skawina, Poland)进行挤压,螺杆直径为
2
×
24
mm
2
×
24
mm
2xx24mm 2 \times 24 \mathrm{~mm} 和
L
/
D
=
40
L
/
D
=
40
L//D=40 \mathrm{L} / \mathrm{D}=40 。挤压机配有九个温度区
(
z
)
(
z
)
(z) (\mathrm{z}) 、一个机头区和一个连接器。各区的温度设置见表 2。在同向旋转模式下,螺旋的转速设定为
50
min
−
1
50
min
−
1
50min^(-1) 50 \mathrm{~min}^{-1} 。挤出是通过圆柱形机头进行的,挤出物在空气中冷却,使用一系列风扇,然后用造粒机切割,形成颗粒。
表 2.加工过程中各个加热区的温度值。
过程
加工温度设置,
∘
C
∘
C
^(@)C { }^{\circ} \mathrm{C}
挤压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连接器
负责人
90
100
120
130
140
145
155
170
170
165
155
注塑
z1
z2
z3
z4
注塑模具
90
120
170
170
18
Process Processing Temperature Setting, ^(@)C
Extrusion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Connector Head
90 100 120 130 140 145 155 170 170 165 155
Injection moulding z1 z2 z3 z4 Injection mould
90 120 170 170 18 | Process | Processing Temperature Setting, ${ }^{\circ} \mathrm{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xtrusion | z1 | z2 | z3 | z4 | z5 | z6 | z7 | z8 | z9 | Connector | Head |
| | 90 | 100 | 120 | 130 | 140 | 145 | 155 | 170 | 170 | 165 | 155 |
| Injection moulding | z1 | | z2 | | z3 | | z4 | | | Injection mould | |
| | 90 | | 120 | | 170 | | 170 | | | 18 | |
用于机械性能测试的配件是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的。为此使用了一台 Victory 120 注塑机(Engel,Schwertberg,奥地利)。工艺参数如下:注塑速度,
0.2
m
/
s
0.2
m
/
s
0.2m//s 0.2 \mathrm{~m} / \mathrm{s} ;比背压,100 巴;注塑速率,
20
cm
3
/
min
s
20
cm
3
/
min
s
20cm^(3)//mins 20 \mathrm{~cm}^{3} / \mathrm{min} \mathrm{s} ;冷却时间,10 秒;锁模压力,60 兆帕;锁模时间,20 秒;螺杆直径,40 毫米。各区的温度条件见表 2。
此外,还用压制法将生产出的颗粒制成了尺寸为
100
mm
×
100
mm
×
2
mm
100
mm
×
100
mm
×
2
mm
100mmxx100mmxx2mm 100 \mathrm{~mm} \times 100 \mathrm{~mm} \times 2 \mathrm{~mm} 的板材。加工温度为
170
∘
C
170
∘
C
170^(@)C 170^{\circ} \mathrm{C} 。预热时间为 3 分钟,加压(20 兆帕)时间为 2 分钟。使用冲头从板材上切割出 10 毫米宽的条带,然后从条带上切割样品进行 DMTA 测试。
在使用注塑或压制方法加工之前,材料在实验室干燥器中以
80
∘
C
80
∘
C
80^(@)C 80^{\circ} \mathrm{C} 的温度干燥 4 小时。
2.3.测试方法
2.3.1.拉伸性能的测定
测试使用 Zwick/Roell 试验机进行,该试验机带有一个标称力为 5 kN 的称重传感器,符合 EN ISO 527 [35]。测试了标准化的 1A 型样品。预拉力为 0.1 MPa,拉伸模量速度为
1
mm
/
min
1
mm
/
min
1mm//min 1 \mathrm{~mm} / \mathrm{min} ,测试速度为
50
mm
/
min
50
mm
/
min
50mm//min 50 \mathrm{~mm} / \mathrm{min} 。根据记录的力-应变关系确定以下参数:弹性模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时的应变、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每种材料至少重复测量 5 次。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
2.3.2.用 DMTA 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技术测定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
T
g
)
T
g
(T_(g)) \left(T_{g}\right) 。样品的形状为矩形测量
10
mm
×
30
mm
×
2
mm
10
mm
×
30
mm
×
2
mm
10mmxx30mmxx2mm 10 \mathrm{~mm} \times 30 \mathrm{~mm} \times 2 \mathrm{~mm} 。测试在三点弯曲系统中进行,支撑间距为 20 毫米,应变为 10 微米,振幅为 1 赫兹。测量在
−
120
∘
C
−
120
∘
C
-120^(@)C -120^{\circ} \mathrm{C} 到
120
∘
C
120
∘
C
120^(@)C 120^{\circ} \mathrm{C} 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速率为
3
∘
C
/
min
3
∘
C
/
min
3^(@)C//min 3^{\circ} \mathrm{C} / \mathrm{min} 。记录了存储模量
E
′
E
′
E^(') E^{\prime} 和损耗因子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的变化。根据
E
′
E
′
E^(') E^{\prime} 的温度依赖性,通过确定起始点、拐点和终点来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每种材料至少重复测量 3 次。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
2.3.3.吸水率的测定
吸水试验是将先前称重的注塑模具样品浸入
22
±
2
∘
C
22
±
2
∘
C
22+-2^(@)C 22 \pm 2{ }^{\circ} \mathrm{C} 的蒸馏水中,然后在规定时间后重新称重。初始质量被认为是在温度为
23
∘
C
23
∘
C
23^(@)C 23^{\circ} \mathrm{C} 和湿度约为
50
±
5
%
50
±
5
%
50+-5% 50 \pm 5 \% 的条件下调节 7 天后获得的含有残余湿度的材料。结果以吸收的水分占样品初始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每种材料测量三次,从中确定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测量分别在
24
h
,
72
h
,
168
h
,
336
h
,
504
h
,
672
h
24
h
,
72
h
,
168
h
,
336
h
,
504
h
,
672
h
24h,72h,168h,336h,504h,672h 24 \mathrm{~h}, 72 \mathrm{~h}, 168 \mathrm{~h}, 336 \mathrm{~h}, 504 \mathrm{~h}, 672 \mathrm{~h} 和 840 h 之后进行。
2.3.4.流变特性的测定
流变测试使用 LCR 7001(Dynisco,美国马萨诸塞州富兰克林市)毛细管流变仪进行。测量温度为
170
∘
C
170
∘
C
170^(@)C 170^{\circ} \mathrm{C} 。使用通道直径为 2 毫米、长度为 30 毫米、入口角为
120
∘
120
∘
120^(@) 120^{\circ} 的圆柱形喷嘴进行测量。将先前干燥的复合材料(实验室干燥器,
80
∘
C
80
∘
C
80^(@)C 80^{\circ} \mathrm{C} 条件下 4 小时)放入流变仪圆筒中,熔化 5 分钟。然后挤出复合材料,在进入测量喷嘴之前测定复合材料的压力,压力值为 规定的体积流量。测试在未校正剪切率
11
s
−
1
11
s
−
1
11s^(-1) 11 \mathrm{~s}^{-1} 到
690
s
−
1
690
s
−
1
690s^(-1) 690 \mathrm{~s}^{-1} 的范围内进行。
根据所获得的结果,使用拉比诺维茨校正法确定了校正粘度曲线。使用奥斯特瓦尔德-德韦勒(Ostwald de Waele)近似粘度曲线,从而确定了熔体流动指数
n
n
n n 。利用该参数可以评估熔融复合材料的假塑性特性。流变特性的计算过程已在之前的著作[20,22,36-38]中进行了描述。
每种材料至少重复测量 3 次。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
2.3.5.塑相分析
测试使用 FDO 234H 塑性仪(Brabender,德国杜伊斯堡)进行。测试用材料混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挤出工艺前相同。将干燥的木粉与干混聚氯乙烯混合,然后用一个 10 公斤的砝码将其立即投入塑性仪。测试在室温
170
∘
C
170
∘
C
170^(@)C 170^{\circ} \mathrm{C} 、主转子转速 30 rpm 和装料重量 58 g 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持续了 10 分钟。根据记录的扭矩和加工混合物的温度变化,绘制了质谱图,以便进一步分析。测定
0.5
min
,
1
min
,
2.5
min
,
5
min
0.5
min
,
1
min
,
2.5
min
,
5
min
0.5min,1min,2.5min,5min 0.5 \mathrm{~min}, 1 \mathrm{~min}, 2.5 \mathrm{~min}, 5 \mathrm{~min} 和 10 分钟后的扭矩和质量温度。每种材料至少重复测量 3 次。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
3.成果
3.1 拉伸性能
图 1 显示了拉伸曲线的示例,表 3 列出了测试材料拉伸性能时确定的特征值。
图 1.塑化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变-应力曲线示例:(a)取决于 WF 含量,(b)取决于增塑剂含量。
表 3.拉伸性能分析的特征值
材料
拉伸模量,兆帕
拉伸强度,兆帕
强度时的应变,%
P40
18
(
1
)
18
(
1
)
18(1) 18(1)
15.0
(
0.2
)
15.0
(
0.2
)
15.0(0.2) 15.0(0.2)
205
(
5
)
205
(
5
)
205(5) 205(5)
P40WF10
34
(
1
)
34
(
1
)
34(1) 34(1)
12.3
(
0.2
)
12.3
(
0.2
)
12.3(0.2) 12.3(0.2)
153
(
2
)
153
(
2
)
153(2) 153(2)
P40WF30
112
(
3
)
112
(
3
)
112(3) 112(3)
9.1
(
0.1
)
9.1
(
0.1
)
9.1(0.1) 9.1(0.1)
71
(
2
)
71
(
2
)
71(2) 71(2)
P40WF50
274
(
8
)
274
(
8
)
274(8) 274(8)
10.2
(
0.1
)
10.2
(
0.1
)
10.2(0.1) 10.2(0.1)
12
(
0
)
12
(
0
)
12(0) 12(0)
P20WF30
1760
(
40
)
1760
(
40
)
1760(40) 1760(40)
29.5
(
0.6
)
29.5
(
0.6
)
29.5(0.6) 29.5(0.6)
3
(
0
)
3
(
0
)
3(0) 3(0)
P30WF30
463
(
9
)
463
(
9
)
463(9) 463(9)
13.5
(
0.1
)
13.5
(
0.1
)
13.5(0.1) 13.5(0.1)
14
(
1
)
14
(
1
)
14(1) 14(1)
Material Tensile Modulus, MPa Tensile Strength, MPa Strain at Strength, %
P40 18(1) 15.0(0.2) 205(5)
P40WF10 34(1) 12.3(0.2) 153(2)
P40WF30 112(3) 9.1(0.1) 71(2)
P40WF50 274(8) 10.2(0.1) 12(0)
P20WF30 1760(40) 29.5(0.6) 3(0)
P30WF30 463(9) 13.5(0.1) 14(1) | Material | Tensile Modulus, MPa | Tensile Strength, MPa | Strain at Strength, % |
| :---: | :---: | :---: | :---: |
| P40 | $18(1)$ | $15.0(0.2)$ | $205(5)$ |
| P40WF10 | $34(1)$ | $12.3(0.2)$ | $153(2)$ |
| P40WF30 | $112(3)$ | $9.1(0.1)$ | $71(2)$ |
| P40WF50 | $274(8)$ | $10.2(0.1)$ | $12(0)$ |
| P20WF30 | $1760(40)$ | $29.5(0.6)$ | $3(0)$ |
| P30WF30 | $463(9)$ | $13.5(0.1)$ | $14(1)$ |
由此产生的复合材料具有截然不同的机械性能。拉伸曲线的走向取决于填料和增塑剂的比例。对于塑化聚氯乙烯(P40,图 1a)而言,其关系曲线具有高弹性材料的特征: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没有明确的 c 点
[
35
,
39
]
[
35
,
39
]
[35,39] [35,39] 。材料中的增塑剂在渐进变形过程中促进了聚合物链的取向,从而大大减少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4,32,40]。填料含量的增加主要会提高材料的刚度,表现为低应变范围内应力的显著增加和弹性模量的增加。增加木粉比例对减少强度变形有显著效果(图 1a)。木质填料可明显减少聚合物大分子的取向[2,41,42]。值得注意的是,在拉伸曲线上添加 50 phr 的木粉后,屈服应力可以重新建立。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增塑剂被木质填料吸收,降低了其效率。通过分析含有固定比例填料和不同数量增塑剂的复合材料拉伸曲线的变化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图 1b)。随着增塑剂比例的减少,屈服应力也随之降低。随着增塑剂和木质填料比例的增加,材料的强度也随之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增塑剂含量为 40 phr 的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与增塑剂含量为 30 phr 的复合材料相比,增塑剂含量为 50 phr 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要高得多。
3.2.DMTA
在聚氯乙烯技术中,增塑剂主要用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获得高弹性材料。通过 DMTA 分析,可以分析弹性性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的变化情况。所获复合材料的 DMTA 热图如图 2 所示。表 4 显示了定义玻璃转变区范围的特征值和存储模量值。
图 2.塑化 PVC/ 木材复合材料的示例 DMTA 热图:(a) 取决于 WF 含量,(b) 取决于增塑剂含量。
通过分析
E
′
E
′
E^(') E^{\prime} 值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正如机械性能测试所指出的那样,复合材料的刚度随着复合材料中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图 2a)。此外,这种关系在分析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保持不变。
对于含有不同比例增塑剂的复合材料,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关系(图 2b)。在较高温度下,增塑剂比例的增加会增加弹性,而在较低温度下,则会出现相反的关系。这是由于小分子增塑剂冻结,增加了粘度,使整个材料凝固。在
−
25
∘
C
−
25
∘
C
-25^(@)C -25^{\circ} \mathrm{C} 左右,两者的差异为 在含有相同比例 WF 的材料(表 4,P20WF30、P30WF30 和 P40WF30)和含有极高比例增塑剂的材料之间,刚度差异很小。这是增塑聚氯乙烯的一个特征,主要取决于所用增塑剂的特性[25,40,43]。DINP 的凝固点为
−
43
∘
C
−
43
∘
C
-43^(@)C -43{ }^{\circ} \mathrm{C} 。因此,在设计应用于宽温度范围的增塑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时,值得了解这方面的具体特性。
表 4.DMTA 分析的特征值。
材料
T
g
,
E
′
,
∘
C
T
g
,
E
′
,
∘
C
T_(g),E^('),^(@)C \boldsymbol{T}_{\boldsymbol{g}}, \boldsymbol{E}^{\prime},{ }^{\circ} \mathbf{C}
E
′
,
M
P
a
E
′
,
M
P
a
E^('),MPa \boldsymbol{E}^{\prime}, \mathbf{M P a}
开始
拐点
偏移
−
2
5
∘
C
−
2
5
∘
C
-25^(@)C \mathbf{- 2 5}{ }^{\circ} \mathbf{C}
0
∘
C
0
∘
C
0^(@)C \mathbf{0}{ }^{\circ} \mathbf{C}
2
5
∘
C
2
5
∘
C
25^(@)C \mathbf{2 5}{ }^{\circ} \mathbf{C}
P40
−
46.3
(
0.3
)
−
46.3
(
0.3
)
-46.3(0.3) -46.3(0.3)
−
14.9
(
2.8
)
−
14.9
(
2.8
)
-14.9(2.8) -14.9(2.8)
25.7
(
0.4
)
25.7
(
0.4
)
25.7(0.4) 25.7(0.4)
2925
(
25
)
2925
(
25
)
2925(25) 2925(25)
1538
(
21
)
1538
(
21
)
1538(21) 1538(21)
487
(
18
)
487
(
18
)
487(18) 487(18)
49
(
2
)
49
(
2
)
49(2) 49(2)
P40WF10
−
42.5
(
0.4
)
−
42.5
(
0.4
)
-42.5(0.4) -42.5(0.4)
−
4.2
(
1.3
)
−
4.2
(
1.3
)
-4.2(1.3) -4.2(1.3)
26.6
(
1.9
)
26.6
(
1.9
)
26.6(1.9) 26.6(1.9)
3346
(
84
)
3346
(
84
)
3346(84) 3346(84)
1763
(
46
)
1763
(
46
)
1763(46) 1763(46)
643
(
40
)
643
(
40
)
643(40) 643(40)
45.6
(
3.0
)
45.6
(
3.0
)
45.6(3.0) 45.6(3.0)
P40WF30
−
40.3
(
0.2
)
−
40.3
(
0.2
)
-40.3(0.2) -40.3(0.2)
0
(
1.1
)
0
(
1.1
)
0(1.1) 0(1.1)
36.6
(
0.4
)
36.6
(
0.4
)
36.6(0.4) 36.6(0.4)
3911
(
319
)
3911
(
319
)
3911(319) 3911(319)
2429
(
209
)
2429
(
209
)
2429(209) 2429(209)
1034
(
109
)
1034
(
109
)
1034(109) 1034(109)
53.1
(
0.2
)
53.1
(
0.2
)
53.1(0.2) 53.1(0.2)
P40WF50
−
36.6
(
2.2
)
−
36.6
(
2.2
)
-36.6(2.2) -36.6(2.2)
2.8
(
3.7
)
2.8
(
3.7
)
2.8(3.7) 2.8(3.7)
42.5
(
0.9
)
42.5
(
0.9
)
42.5(0.9) 42.5(0.9)
4335
(
420
)
4335
(
420
)
4335(420) 4335(420)
2909
(
315
)
2909
(
315
)
2909(315) 2909(315)
1418
(
181
)
1418
(
181
)
1418(181) 1418(181)
5.9
(
0.6
)
5.9
(
0.6
)
5.9(0.6) 5.9(0.6)
P20WF30
21.2
(
0.9
)
21.2
(
0.9
)
21.2(0.9) 21.2(0.9)
59.8
(
0.6
)
59.8
(
0.6
)
59.8(0.6) 59.8(0.6)
73.3
(
1.1
)
73.3
(
1.1
)
73.3(1.1) 73.3(1.1)
4092
(
121
)
4092
(
121
)
4092(121) 4092(121)
3626
(
87
)
3626
(
87
)
3626(87) 3626(87)
2893
(
72
)
2893
(
72
)
2893(72) 2893(72)
74.7
(
0.8
)
74.7
(
0.8
)
74.7(0.8) 74.7(0.8)
P30WF30
−
20.5
(
0.5
)
−
20.5
(
0.5
)
-20.5(0.5) -20.5(0.5)
26.4
(
0.9
)
26.4
(
0.9
)
26.4(0.9) 26.4(0.9)
57.2
(
0.7
)
57.2
(
0.7
)
57.2(0.7) 57.2(0.7)
4242
(
142
)
4242
(
142
)
4242(142) 4242(142)
3334
(
131
)
3334
(
131
)
3334(131) 3334(131)
1994
(
94
)
1994
(
94
)
1994(94) 1994(94)
69.4
(
0.8
)
69.4
(
0.8
)
69.4(0.8) 69.4(0.8)
Material T_(g),E^('),^(@)C E^('),MPa
Onset Inflection Offset -25^(@)C 0^(@)C 25^(@)C
P40 -46.3(0.3) -14.9(2.8) 25.7(0.4) 2925(25) 1538(21) 487(18) 49(2)
P40WF10 -42.5(0.4) -4.2(1.3) 26.6(1.9) 3346(84) 1763(46) 643(40) 45.6(3.0)
P40WF30 -40.3(0.2) 0(1.1) 36.6(0.4) 3911(319) 2429(209) 1034(109) 53.1(0.2)
P40WF50 -36.6(2.2) 2.8(3.7) 42.5(0.9) 4335(420) 2909(315) 1418(181) 5.9(0.6)
P20WF30 21.2(0.9) 59.8(0.6) 73.3(1.1) 4092(121) 3626(87) 2893(72) 74.7(0.8)
P30WF30 -20.5(0.5) 26.4(0.9) 57.2(0.7) 4242(142) 3334(131) 1994(94) 69.4(0.8) | Material | $\boldsymbol{T}_{\boldsymbol{g}}, \boldsymbol{E}^{\prime},{ }^{\circ} \mathbf{C}$ | | | | | | $\boldsymbol{E}^{\prime}, \mathbf{M P a}$ |
| :---: | :---: | :---: | :---: | :---: | :---: | :---: | :---: |
| | Onset | Inflection | Offset | $\mathbf{- 2 5}{ }^{\circ} \mathbf{C}$ | $\mathbf{0}{ }^{\circ} \mathbf{C}$ | $\mathbf{2 5}{ }^{\circ} \mathbf{C}$ | |
| P40 | $-46.3(0.3)$ | $-14.9(2.8)$ | $25.7(0.4)$ | $2925(25)$ | $1538(21)$ | $487(18)$ | $49(2)$ |
| P40WF10 | $-42.5(0.4)$ | $-4.2(1.3)$ | $26.6(1.9)$ | $3346(84)$ | $1763(46)$ | $643(40)$ | $45.6(3.0)$ |
| P40WF30 | $-40.3(0.2)$ | $0(1.1)$ | $36.6(0.4)$ | $3911(319)$ | $2429(209)$ | $1034(109)$ | $53.1(0.2)$ |
| P40WF50 | $-36.6(2.2)$ | $2.8(3.7)$ | $42.5(0.9)$ | $4335(420)$ | $2909(315)$ | $1418(181)$ | $5.9(0.6)$ |
| P20WF30 | $21.2(0.9)$ | $59.8(0.6)$ | $73.3(1.1)$ | $4092(121)$ | $3626(87)$ | $2893(72)$ | $74.7(0.8)$ |
| P30WF30 | $-20.5(0.5)$ | $26.4(0.9)$ | $57.2(0.7)$ | $4242(142)$ | $3334(131)$ | $1994(94)$ | $69.4(0.8)$ |
所生产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显著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增塑剂在复合材料中的比例对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显著效果。这种影响在整个玻璃化转变区域范围内都很明显,但增加木粉的比例会降低增塑剂的效果。因此,可能是部分增塑剂被多孔木质填料结构吸收,从而无法有效减少聚氯乙烯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种推论与机械性能分析中的考虑是一致的。
就所分析的材料而言,确定的最大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温度值无疑位于所生产材料的高弹性区域内,因此将其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联系起来是不正确的。不过,增塑剂和木粉对分析值的影响是相同的。增塑剂比例的增加会降低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最大值出现的温度,而填料比例的增加会提高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最大值出现的温度。同时,随着增塑剂和木粉比例的增加,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最大值也会降低。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值决定了材料中粘弹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阻尼和耗散能力[39]。增加硬质填料颗粒的比例而牺牲塑化聚氯乙烯会降低分散和能量耗散能力,这与该温度值下阻尼特性的降低有关。不过,从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来看,应该注意的是,在大约
−
50
∘
C
−
50
∘
C
-50^(@)C -50^{\circ} \mathrm{C} 到大约
50
∘
C
50
∘
C
50^(@)C 50^{\circ} \mathrm{C} 的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比例越高,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值就越高。这是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
tan
δ
tan
δ
tan delta \tan \delta 最大值的起始温度降低,超过这一温度,阻尼系数值就会降低。因此,增塑剂可以在很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内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阻尼能力。
3.3.吸水性
在生产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了解它们的吸水能力。通过测定这一特性,可以了解这些复合材料在湿度增加条件下的适用性。还可以间接评估聚合物与木材颗粒之间相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因为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毛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材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空间[44-46]。
图 3 显示了吸水率随暴露在水中的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图 3.塑化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曲线:(a) 取决于 WF 含量,(b) 取决于增塑剂含量。
吸水率值的最大增幅出现在开始接触水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率的变化动力学和样品重量的增加率都会下降。这是因为木塑和聚合物的吸水性都遵循菲克定律 [47,48]。塑化聚氯乙烯的吸水性可以忽略不计。840 小时后的吸水率为
0.12
%
0.12
%
0.12% 0.12 \% (图 3a)。木材颗粒虽然被聚合物包围,但仍能吸水。由此可见,随着复合材料中木粉比例的增加,吸水性也会显著增加。此外,木粉比例越高,就越有利于水在木质颗粒之间的迁移,因为木质颗粒之间的接触会更多。预计使用塑化聚氯乙烯作为木塑聚合物基体后,与使用不同基体的复合材料相比,木塑的吸水性会显著增加。人们怀疑柔性聚合物基质不会抑制木质颗粒的膨胀,因此会导致大量吸水。测试的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值与文献数据中硬质聚氯乙烯基质中木粉比例相似的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值没有差异[49]。根据对木粉比例相同但增塑剂比例不同的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分析,增塑剂对这一特性的影响很小(图 3b)。例如,P20WF30 经过 840 小时测试后的吸水率为
2.2
%
2.2
%
2.2% 2.2 \% ,而 P40WF30 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则分别为
2.6
%
2.6
%
2.6% 2.6 \% 。 通过对吸水率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预计,以塑化聚氯乙烯为基体的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将有能力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3.4.塑相分析
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是要了解其性能特性之外的更多信息。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极为重要,因为这些性能可以保证复合材料的生产既经济又正确。在聚氯乙烯加工分析中,对材料加工性能的评估是通过使用扭矩流变仪进行塑相测试来实现的[50-52]。通过测试获得的塑性图,可以估算出加工过程(如挤压)中熔融过程发生的变化。图 4 显示了为木塑复合材料绘制的塑形图示例,图 5 则总结了不同加工时间下加工材料的既定特征扭矩和温度值。
图 4.塑化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塑像图示例:(a) P20WF30 和 (b) P40WF50。
图 5.不同加工时间下加工材料的特征值:(a)扭矩和(b)质量温度。
如图 4b 塑型图所示,大多数测试样品都表现出塑化聚氯乙烯特有的典型捏合过程。也就是说,塑化室一加载,材料就迅速凝胶化。只有在 P20WF30 材料中才能发现硬聚氯乙烯的最大扭矩特征。塑像图如图 4a 所示。该样品的凝胶化时间为 36 秒,此时的扭矩和质量温度值分别为 42 牛米和
147
∘
C
147
∘
C
147^(@)C 147{ }^{\circ} \mathrm{C} 。
在所分析的聚氯乙烯混合物中添加木粉和减少增塑剂的比例,会在整个塑像测试范围内增加加工聚合材料的扭矩和温度。这些关系与流变特性的变化有关。填料含量的增加会提高粘度,而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则会降低粘度。在讨论流变测试时,将对流变特性进行更广泛的分析。木粉含量越高、增塑剂含量越低,材料的温度越高,这与材料的自加热有关,因为材料会产生更大的剪切力。研究发现,添加木粉对促进聚氯乙烯颗粒的研磨作用不大,这与加工未塑化聚氯乙烯的情况相同 [50,53]。在塑化聚氯乙烯的情况下,颗粒通过吸收增塑剂而预先软化,其胶凝速度要快得多,因此木粉的支撑作用难以察觉。
值得注意的是,塑像分析没有观察到试验结束时扭矩的增加,而扭矩的增加可能表明材料开始降解。因此,在分析的温度条件下,这些材料显示出足够的热稳定性,可用于传统加工。此外,通过稳定扭矩值,可以得出结论:在加工过程中,木粉不会增加增塑剂的蒸发。
3.5.流变特性
含有不规则填料颗粒(如木质颗粒)的塑化状态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复杂的流变系统[54-56]。此外,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还引入了增塑剂,这对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改变了玻璃化转变温度,还显著改变了塑化状态下的性能。图 6 显示了描述测试复合材料基本流变特性的校正粘度曲线,表 5 总结了所用奥斯特瓦尔德-德韦勒定律方程的近似数据。
图 6.塑化 PVC/ 木材复合材料的校正粘度曲线(a)取决于 WF 含量,(b)取决于增塑剂含量。
表 5.奥斯特瓦尔德-德韦勒定律方程参数。
材料
n
n
n \boldsymbol{n} ,
k
,
P
a
⋅
s
n
k
,
P
a
⋅
s
n
k,Pa*s^(n) \boldsymbol{k}, \mathbf{P a} \cdot \mathbf{s}^{\boldsymbol{n}}
R
2
R
2
R^(2) \mathbf{R}^{\mathbf{2}}
P40
0.373
(
0.004
)
0.373
(
0.004
)
0.373(0.004) 0.373(0.004)
4732
(
64
)
4732
(
64
)
4732(64) 4732(64)
1
P40WF10
0.369
(
0.006
)
0.369
(
0.006
)
0.369(0.006) 0.369(0.006)
5793
(
127
)
5793
(
127
)
5793(127) 5793(127)
0.9997
P40WF30
0.341
(
0.006
)
0.341
(
0.006
)
0.341(0.006) 0.341(0.006)
8337
(
201
)
8337
(
201
)
8337(201) 8337(201)
0.9997
P40WF50
0.333
(
0.008
)
0.333
(
0.008
)
0.333(0.008) 0.333(0.008)
11
,
688
(
356
)
11
,
688
(
356
)
11,688(356) 11,688(356)
0.9996
P20WF30
0.299
(
0.011
)
0.299
(
0.011
)
0.299(0.011) 0.299(0.011)
22
,
652
(
1043
)
22
,
652
(
1043
)
22,652(1043) 22,652(1043)
0.9989
P30WF30
0.347
(
0.004
)
0.347
(
0.004
)
0.347(0.004) 0.347(0.004)
8189
(
113
)
8189
(
113
)
8189(113) 8189(113)
0.9999
Material n, k,Pa*s^(n) R^(2)
P40 0.373(0.004) 4732(64) 1
P40WF10 0.369(0.006) 5793(127) 0.9997
P40WF30 0.341(0.006) 8337(201) 0.9997
P40WF50 0.333(0.008) 11,688(356) 0.9996
P20WF30 0.299(0.011) 22,652(1043) 0.9989
P30WF30 0.347(0.004) 8189(113) 0.9999 | Material | $\boldsymbol{n}$, | $\boldsymbol{k}, \mathbf{P a} \cdot \mathbf{s}^{\boldsymbol{n}}$ | $\mathbf{R}^{\mathbf{2}}$ |
| :---: | :---: | :---: | :---: |
| P40 | $0.373(0.004)$ | $4732(64)$ | 1 |
| P40WF10 | $0.369(0.006)$ | $5793(127)$ | 0.9997 |
| P40WF30 | $0.341(0.006)$ | $8337(201)$ | 0.9997 |
| P40WF50 | $0.333(0.008)$ | $11,688(356)$ | 0.9996 |
| P20WF30 | $0.299(0.011)$ | $22,652(1043)$ | 0.9989 |
| P30WF30 | $0.347(0.004)$ | $8189(113)$ | 0.9999 |
随着木粉在复合材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材料的粘度也显著增加(图 6a),这一结果与描述填料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基本流变学模型相吻合[55-57]。在分析的整个剪切速率范围内,这种关系都保持不变,未填充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粘度差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这既适用于粘度的绝对差异,也适用于粘度的相对差异,例如相对于未填充木材的聚合物的粘度。决定假塑性特性的流动指数
n
n
n n 值越低也证明了这一点。
n
n
n n 值越低,剪切稀释越大。在
20
s
−
1
20
s
−
1
20s^(-1) 20 \mathrm{~s}^{-1} 的剪切速率下,P40 的粘度为 722 Pa s,而 P40W50 的粘度则
119
%
119
%
119% 119 \% 更高。相反,当剪切速率为
1000
s
−
1
1000
s
−
1
1000s^(-1) 1000 \mathrm{~s}^{-1} 时,P40 的粘度为 62 Pa s,而 P40W50 的粘度仅为
87
%
87
%
87% 87 \% 。 而 P40W50 复合材料则更高。这种关系是聚合物-木材复合材料的特征。这是由于填料在剪切力方向的取向增加,因此在剪切速率较高时,填料对粘度的影响较小 [20,56,58,59]。
增塑剂的比例对复合材料的粘度也有很大影响。增塑剂用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粘度(图 6b)。增塑剂在熔融状态下与聚合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减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减少内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在木塑体系中,这可能不仅适用于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于聚合物与填料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增塑剂比例的增加,熔体指数值也有所降低。因此,与对填料影响的分析类似,随着剪切速率比例的增加,增塑剂比例增加时与其中一个体系相关的相对粘度差异也会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测增塑剂会促进大分子的定向,从而增强假塑性。然而,这种改性剂是一种低分子量物质,其流变特性明显不同;因此,它的重要作用会进一步影响改性材料的流变特性。在增塑剂含量较低的复合材料中,会产生较高的剪切应力。这可能会导致与能量耗散相关的显著热效应,塑性测量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这种现象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粘度。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塑化聚氯乙烯基体的聚合物-木材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功能和加工特性。
随着木粉比例的增加,刚度、吸水率和粘度显著增加,同时最大应变和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增塑剂比例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弹性和断裂伸长率,降低玻璃化温度和粘度。重要的是,就应用而言,尽管使用了柔性聚合物基体,增塑剂对吸水现象并无明显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木粉所占比例较大,可能会起到增塑剂吸附剂的作用,从而降低所用增塑剂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聚氯乙烯混合物的成分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作者贡献:构思,K.L.;方法,K.L.;验证,K.L.和 P.A.;正式分析,K.L.、P.A.和 Z.B.;调查,K.L.、P.A.和 Z.B.;写作-原稿准备,K.L.和 K.S.;可视化,K.L.、P.A.和 Z.B.;监督,K.L.和 K.S.。所有作者均已阅读并同意手稿的出版版本。
资助:本研究由波兰教育和科学部资助。 机构审查委员会声明:不适用。 数据提供声明:作者可应要求提供支持本文结论的原始数据。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资料
Gupta, M.C.; Gupta, A.P. Polymer Composite; New Age International Limited:印度新德里,2015 年。
Askadskii, A.; Matseevich, T.; Askadskii, A.; Moroz, P.; Romanova, 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ood-Polymer Composites (WPC);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Newcastle, UK, 2019; ISBN 1527527964.
Klyosov, A.A. Wood-Plastic Composites; John Wiley & Sons Inc:Hoboken, NJ, USA, 2007.
木塑复合材料市场。可在线查阅: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Market-Reports/wood-plastic-composite-market-170450806.html?gad_source=1&gclid=CjwKCAjw4_K0BhBsEiwAfVVZ_26Or61RVPpEz3yY4fWNnH40-C1 wKry92L_NfsZwo1Dm5b4BPQK5yBoCZpQAvD_BwE (2024 年 7 月 21 日访问)。
Chaudemanche, S.; Perrot, A.; Pimbert, S.; Lecompte, T.; Faure, F. Properties of an Industrial Extruded HDPE-WPC: The Effect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Wood Flour Particles.Constr.Mater.Mater.2018, 162, 543-552.[CrossRef](交叉参考文献
Marathe, D.S.; Joshi, P.S.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y Filled Wood Flour-PVC Composites:形态学和热学研究。J. Appl.2009,114,90-96。[CrossRef] [参考文献
Mazzanti, V.; Mollica, F. A Review of Wood Polymer Composites Rhe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ocessing.聚合物 2020,12,2304。[CrossRef] [PubMed].
Andrzejewski, J.; Barczewski, M.; Szostak, M. 高填充聚丙烯基生物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荞麦壳和木粉填料:农业和木材工业废弃物利用的比较。聚合物 2019,11,1881。[CrossRef] [PubMed].
Andrzejewski, J.; Barczewski, M.; Czarnecka-Komorowska, D.; Rydzkowski, T.; Gawdzińska, K.; Thakur, V.K. 可持续和可回收木材-聚丙烯生物复合材料的制造和表征:多加工-性能-结构关系。Ind.2024,207,117710。[CrossRef] [参考文献
Jiang, H.; Kamdem, D.P. 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开发。文献综述。J. Vinyl Addit.J. Vinyl Addit.2004, 10, 59-69.[文献综述。]
Lewandowski, K.; Zajchowski, S.; Tomaszewska, J. 《挤压温度对聚氯乙烯/木材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Engineering Apar.Chem.2010, 49, 71-72.
Saeed, U.; Nawaz, M.A.; Al-Turaif, H.A..木粉增强生物可降解 PBS/PLA 复合材料。J. Compos.Mater.2018, 52, 2641-2650 [CrossRef].
Csikós,Á.;Faludi,G.;Domján,A.;Renner,K.;Móczó,J.;Pukánzky,B. 用聚乳酸/木材复合材料中的功能化聚合物改变界面粘合力。Eur. Polym.J. 2015, 68, 592.J. 2015, 68, 592-600.[CrossRef] (参考文献)
Yu, S.; Wang, H.-M.; Xiong, S.-J.; Zhou, S.-J.; Wang, H.-H.; Yuan, T.-Q.通过快速均相酯化策略增强的可持续木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钴对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复合膜。ACS Sustain.ACS Sustain.2022, 10, 14568-14578.[CrossRef].
Barczewski,M.;Andrzejewski,J.;Matykiewicz,D.;Krygier,A.;Kloziński,A. 加速风化对含天然废弃填料的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机械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Polimery/Polymers 2019, 64, 119-126.[CrossRef] (参考文献)
Gozdecki,C.;Wilczyński,A.;Kociszewski,M.;Zajchowski,S. 《刨花板和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Eur. J. Wood Wood Prod.2015,73,87-95。[CrossRef] (参考文献)
Kociszewski, M.; Gozdecki, C.; Wilczyński, A.; Zajchowski, S.; Mirowski, J. 工业木材粒度对木材-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Eur. J. Wood Wood Prod.2012,70,113-118。[CrossRef] (参考文献)
Zajchowski, S.; Ryszkowska, J. Polymer-wood composites-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repara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Polimery 2009, 54, 754-762.Polimery 2009, 54, 754-762.
Mital'ová, Z.; Mital', D.; Berladir, K. A Concise Review of the Components and Properties of Wood-Plastic Composites.聚合物 2024,16,1556。[CrossRef] (参考文献)
Lewandowski, K.; Piszczek, K.; Zajchowski, S.; Mirowski, J.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olymer Composites at High Shear Rates.Polym.试验。2016, 51, 58-62.[CrossRef] (参考文献)
Wilczynski, K.; Buziak, K.; Lewandowski, A.; Nastaj, A.; Wilczynski, K.J. Rheological Basics for Modeling of Extrusion Process of Wood Polymer Composites.聚合物 2021,13,622。[CrossRef] (参考文献)
Lewandowski, K.; Piszczek, K.; Skórczewska, K.; Mirowski, J.; Zajchowski, S.; Wilczewski, 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Wood Polymer Composites at High Shear Rates-Evaluation of Additional Pressure Losses as a Result of Inlet Effects.Compos.2022, 154, 106804.[CrossRef] (参考文献)
Lewandowski, K.; Skórczewska, K. A Brief Review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Recycling.Polymers 2022, 14, 3035.[CrossRef] (参考文献)
Wilkes, C.E.; Summers, J.W.; Daniels, C.A.; Mark, T.B. PVC Handbook; Hanser:德国慕尼黑,2005 年。
Wypych, G. PVC Formulary; ChemTec Publishing: Toronto, ON, Canada, 2020.
Wypych, G. Handbook of Plasticizers; Elsevier: Toronto, ON, Canada, 2017.
Daniels, P. How to Select Plasticizers for Plastics?可在线查阅:https://polymer-additives.specialchem.com/selection-guide/ 增塑剂(2024 年 7 月 21 日访问)。
Boukerrou, A.; Beztout, M.; Djidjelli, H.; Krim, S.; Hammiche, D. The Effect of Chemical Treatment of Cellulose with Epoxidized Soybean Oil (ESO) on the Properties PVC/Cellulose Composites.Mol. Cryst.Mol. Cryst.Mol. Cryst.Mol. Cryst.2012, 556, 223-232.[CrossRef] (参考文献)
Xu,K.;Kang,K.;Liu,C.;Huang,Y.;Zhu,G.;Zheng,Z.;Li,W. 脱氧大豆油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热稳定性和熔融加工性能的影响。Wood Res. 2017, 62, 795-806.
Hosseini, S.B.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密度变化对木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J. Indian Acad.2013,10,22-25。[CrossRef] [参考文献
Siekierka, P.; Makarewicz, E.; Wilczewski, S.; Lewandowski, K.; Skórczewska, K.; Mirowski, J.; Osial, M. 作为潜在涂层材料的聚氯乙烯塑料溶胶和木粉复合材料。涂料 2023,13,1892。[CrossRef] (参考文献)
Schiller, M. PVC Additives; Hanser Publishers:德国慕尼黑,2013 年。
Grossman, R.F. Handbook of Vinyl Formulating; John Wiley & Sons, Inc:Hoboken, NJ, USA, 2008.
Gomez Ribelles, J.L.; Diaz-Calleja, R.; Ferguson, R.; Cowie, J.M.G. Glass Transition and Physical Ageing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olymer 1987, 28, 2262-2266.[参考文献]
ISO 527-1;塑料-拉伸性能测定-第 1 部分:通用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瑞士日内瓦,2012 年。
Klozinski, A. 应用在线式测量技术评估聚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聚合物,2016,61,788-798 [CrossRef].
Kloziński, A.; Jakubowska, P. 使用在线流变仪测量含碳酸钙的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流变性时挤出狭缝模具的应用。Polym.Polym.2019, 59, E16-E24.[CrossRef].
Klozinski, A.; Sterzyński, T. Evaluation of corrections in rheometric measures of polyethylene, Part II.流动指数,Rabinowitsch 校正。聚合物 2007,52,855-862。
Ward, J.M. Solid Polym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John Wiley & Sons Ltd., New York, NY, USA, 1975:美国纽约,1975 年。
Lewandowski, M.; Piszczek, K.; Pieńkowska, M.; Lewandowski, K. Innovative Oligomeric Poly(Vinyl Chloride) Plasticizer for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Polimery 2020, 65, 550-556.[CrossRef].
Vigneshwaran, S.; Sundarakannan, R.; John, K.M.; Joel Johnson, R.D.; Prasath, K.A.; Ajith, S.; Arumugaprabu, V.; Uthayakumar, M. 天然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J. Clean.J. Clean.2020,277,124109。[CrossRef] (参考文献)
Maiti, S.N.; Singh, K. 《木粉对聚乙烯机械性能的影响》。J. Appl.1986,32,4285-4289。[CrossRef] (参考文献)
George,W. PVC 降解与稳定;ChemTec 出版社: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2015 年。
Nor Arman, N.S.; Chen, R.S.; Ahmad, S. Review of State-of-the-Art Studies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Constr.Building.Mater.2021, 302, 124174.[CrossRef].
Sahu, P.; Gupta, M.K. 纤维素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关于其影响和补救措施的综述。J. Ind.Text.2022, 51, 7480s-7512s.[CrossRef] (参考文献)
Matykiewicz, D.; Dudziec, B.; Skórczewska, K.; Sałasińska, K. 《硅烷处理对荨麻纤维/生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J. Nat.纤维 2024,21,2332913。[CrossRef].
Mrad,H.;Alix,S.;Migneault,S.;Koubaa,A.;Perré,P. 木聚合物复合材料吸水性的数值和实验评估。Measurement 2018, 115, 197-203.[CrossRef].
Lazrak, C.; Hammi, M. Recycled Wood-Polymer Composites 吸水动力学的实验和建模研究。J. Indian Acad.2022,19,52-60。[CrossRef].
Yim, H.; Kim, D.S. PVC/Aminosilane-Treated Wood Flour/Organoclay Composites 的物理特性。Polym.Adv. Technol.2012, 23, 1441-1445.[CrossRef] (参考文献)
Matuana, L.M.; Kim, J.W. 通过扭矩流变仪测量硬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熔融特性。J. Vinyl Addit.J. Vinyl Addit.2007, 13, 7-13.[CrossRef] (参考文献)
Schramm, G.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Rheology and Rheometry; Gebrueder HAAKE GmbH: Karlsruhe, German, 2007; ISBN 9780195187823.
Piszczek, K.; Tomaszewska, J. 在布拉本德测量混合器中处理沉淀的非粒状 PVC。J. Vinyl Addit.J. Vinyl Addit.2012, 18, 147-152.[CrossRef] (参考文献)
Lewandowski, K.; Tomaszewska, J.; Mirowski, J. Evaluation of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PVC gelling in polymer-wood composites.Time.技术。2009, 106, 409-413.
Cogswell, F.N. Polymer Melt Rheology, A Guide for Industrial Practice; Woodhead Publishing Ltd., Cambridge, UK, 2003:英国剑桥,2003 年。
Kukla, C.; Duretek, I.; Gonzalez-Gutierrez, J.; Holzer, C. 高填充聚合物流变学。In Polymer Rheology; Rivera-Armenta, J.L., Salazar Cruz, B.A., Eds.; IntechOpen:英国伦敦,2018 年。
Shenoy, A.V. Rheology of Filled Polymer System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Boston, MA, USA; London, UK, 1999; ISBN 0412831007.
Gupta, R.K. Polymer and Composite Rheology; Marcel Dekker: New York, NY, USA, 2000.
Stabik, J. 聚合物流动过程中填料晶粒运动的研究。Polymers 2004, 49, 712-718 [CrossRef].
Stabik, J. 《填充晶粒几何特征对塑化状态下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粘度的影响》。聚合物 2004,48,634-640 [CrossRef]。
免责声明/出版商说明:所有出版物中包含的声明、观点和数据仅代表作者个人和投稿人的观点,与 MDPI 和/或编辑无关。MDPI 和/或编辑不对内容中提及的任何观点、方法、说明或产品造成的人员或财产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