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户在 2025-3-5 19:59 为 https://app.immersivetranslate.com/pdf-pro/d37be9ce-9813-45b8-9445-e6e534ca42d5/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语言中的概念化

  从“メトニミーの観点から”的角度来看

  山本 幸一(愛知教育大学附属高等学校)


语言中的隐喻概念化

  山本浩一
(A.U.E.附属高级中学)


摘要:“语言表达的本来意义与实际所指意义的差异”现象被称为隐喻。传统上,隐喻(metonymy)与隐喻(metaphor)一样,被视为修辞文体中的装饰性技巧,在理论语言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然而,在欧美,自 1970 年代前后修辞学的复兴呼声以来,Lakoff and Johnson(1980)等一串研究使得比喻的研究变得活跃起来,比喻,如隐喻和隐喻,不再是仅限于文学的特殊事物,而是渗透到日常语言活动及其背后的思考和行动中,成为概念形成的重要手段。本文考察了日常语言使用中隐喻的功能,通过探讨隐喻的功能与语言中的概念化关系,试图对英文解释提出启示。


关键词:メトニミー,参照点,活性領域,概念化,英文解释

  英语表达的解释问题


在英文解释中,观察学习者错误解释的点,很多时候是因为字面意思的解释而草草了事,停止了追究其真正含义。以下各篇文章的下划线部分(1)-(4)是本年度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英语阅读课程中,不少学生错误解释的英语表达。


[A](1)日本人为了他们的海军去了英国,为了他们的陆军去了法国,为了他们的大学去了美国,而——命运攸关的决定——为了他们的宪法去了德国。仅仅三十年后,他们就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现代国家,拥有足以(2)将俄罗斯舰队送入海底的海军,以及当时可能、甚至是最有效率的的教育体系


[B] 地点和人名的名称,尽管最初往往由普通词汇构成,但它们已经获得了特殊的个性特征,使它们保持独立和分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再次进入(3)新的通用流通中


[C]后缀-th 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再用于新的创造,除非是开玩笑。Coolth,首次出现在 16 世纪,greenth,在 18 世纪,确实(4)找到了它们的位置


词典,但它们仍然是奇特的


(1)至(4)关于学生错误解释的典型例子是,(a)中“日本是为了陆军而去了英国”,(b)中“派遣俄罗斯舰队到海底”,(c)中“一般的循环”,(d)中“在词典中找到了地方”。这些都是在字面上直接解释英语表达,而没有追求各表达试图传达的概念,这是问题所在。

接下来,看看多义词的问题。(5)(6)。

  (5)(a)一个忙碌的人
  (b)繁忙的街道
  (6)(a)一个健康的人
  (b)健康锻炼

(a)没有问题,但(b)无法翻译成日语的学生不少。然而,与其将这些词作为多义词来记忆,不如将它们视为具有相同意义但由不同语言环境造成的不同形式,灵活地考虑日语翻译可能更为妥当。

关于上述英文解释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语言中隐喻概念化的角度进行探讨。
  2 术语及其类型
  (7)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表达。
  (7)被警察逮捕。[下划线为作者。以下同。]
  (深谷·田中(1996:197))

这种表达听到时,“被作为交通工具的白色摩托车抓住”

这种字面意义上的解释没有人。将“白バイ(警车)上的警官被逮捕”这种意思解释为非常普通的解释。这样,“某个表达意味着原本指示物不是的另一个指示物”的比喻称为“metonymy”,在日语中称为“換喩”。(1)中“白バイ”到“警官”发生了意义转移。用抽象化的形式表示就是“工具 rarr\rightarrow 使用者”类型的 metonymy。


Lakoff and Johnson(1980)将隐喻的定义为“用某个存在物来代替另一个存在物进行表达”,并列举了(8)-(14)这样的类型。在每一个例子中,都发生了类似于“”中所展示的意义转移。


(8)我们不雇佣长发员工


「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8))

  (9)他买了一辆福特

「制造者 rarr\rightarrow 产品」(Lakoff and Johnson(1980:38))


(10)萨克斯今天感冒了


道具 rarr\rightarrow 使用者(Lakoff and Johnson(1980:38))

  (11)尼克松轰炸河内
  「支配者 rarr\rightarrow 支配机构」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8))


(12)你永远无法让大学同意那件事


「机构 rarr\rightarrow 负责人」(Lakoff and Johnson(1980:38))


(13)白宫没有说什么


「地点 rarr\rightarrow 机构」(Lakoff and Johnson(1980:38))

  (14)记住阿拉莫
  「地点 rarr\rightarrow 事件」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8))

  3 认知语法中的隐喻分析


Langacker(1995)将隐喻解释为“轮廓与活性领域的差异”(profile-active zone discrepancy)。轮廓(profile)是指语言表达所表示的实体,活性领域(active zone/AZ)是指被认为直接参与所表达叙述的实体。(8)至(14)的例子中,“长发”、“汽车制造商”、“乐器”、“总统”、“大学”、“总统官邸”、“堡垒”是轮廓,“人”、“汽车”、“演奏者”、“军队”、“理事会”、“政府”、“战争”则是 AZ。Langacker 认为,这种轮廓与 AZ 的不一致是语言表达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并将这种不一致解释为更广泛的概念“参照点结构”(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


参照点结构是指,在认知某个“对象”时,由于不一定总是能够直接把握该“对象”,因此以“最突出的部分”为入手点,通过它来认知难以把握的“对象”的探索机制。这个“最突出的部分”

“将‘った部分’称为‘参照点(reference point/RP)’,将‘対象’称为‘目标(target/T)’。这种参照点结构的机制,典型地反映了人类在观察物体时,不是漫无目的地观察目标,而是进行取舍选择,观察最引人注目、有助于与其他物体区分的部分的视觉认知方式。这一点,(15)中的习惯性隐喻已经表明。”

  15)(a)帆(船)
(佐藤(1992:43))

(b)刀( rarr\rightarrow 刀)(山梨(1988:104))


(c)蓝色眼睛( rarr\rightarrow 外人)(山梨(1988:104))


(d)碧眼( rarr\rightarrow 西洋人)(山梨(1988:104))


(e)白发( rarr\rightarrow 老人)(山梨(1988:104))


各个表达都是 RP,括号内表示转移的意义,即 T。关于这一点,对于 T 这个对象,RP 是最显眼的部分,也是区分其他部分的有用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次查看(8)至(14)的例子,可以发现,在概念上,最显眼、最有区分其他部分作用的部分都被选为 RP。

  4 个隐喻的结构


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回顾了“隐喻”的定义,即一个表达方式意味着一个并非原本指示物的指示物。然而,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正如(16)的例子所示,(16)(a)中的 RP“face”如果是 T“girl”的替代,那么(a)应该与(b)在意义上等价,但实际上却接近(c)的意义。也就是说,“face”不是“girl”的替代,而是表示一个包含 RP 和 T 两个概念的大型概念。然而,T“girl”和 AZ“girl with a pretty face”在意义上存在差异,即捕捉方式的不同,但在现实世界中的指示物(referent)是相同的。


(16)(a)她只是个漂亮的脸蛋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7))


(b)她只是一个漂亮的女孩


(c)她只是一个长得漂亮女孩


深谷·田中(1996)也进行了如下类似的分析。


「当用“用 p(コトバ)指 Q(対象)”的说法时,通常存在一个前提,即 P(p 在字面上所指的对象)和 Q(p 实际上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以“被交警抓住”为例,虽然说是“白警(p)”,但按照换喻论的一般观点,会被解释为指代“警察(Q)”。然而,我们认为这里的 Q 是指“包含 P 的某物”,“白警(p)”是指真正的白警,同时也指代不仅仅是白警的 Q 内容,即 p 所指示的对象 Q 可以用“P 加上 α α alpha\alpha ”来描述。《加上 α α alpha\alpha 》是在《情境内》中描述谓词(动词)的...」
  (词)与之《牵引合》中触发契机。

以上見てきた分析から,本稿ではメトニミーの構造を次のように定義する。 从上述分析中,本文将隐喻的结构定义为如下。


「根据语境和一般知识,当能够建立概念(T)与概念(RP)之间的联系时,用表示 RP 的语言表达来指代包含 T 和 RP 的概念(AZ)。根据这个定义,图示的隐喻结构如图 1 所示。图 2 是 Langacker(1995)的参照点结构的图。各缩写中,C 代表“概念者”(conceptualizer),R 代表“参照点”(reference point),T 代表“目标”(target),AZ 代表“活性区域”(active zone)。此外,图 2 中的“支配域”(dominion)指的是从参照点可以接近的实体的集合。」

  图 1
  图 2

本稿のメトニミー構造と、Langackerがメトニミーを説明する参照点構造と異なる点は、TがAZではなく、RPとTを含む概念がAZである点である。TとAZは、意味つまり捉え方の違いであり、対応する指示物(referent)は同じである。本稿のメトニミー構造の方が、Langackerの参照点構造よりも、メトニミ一の構造として適格であることを支持する事実を次に3 点上げることにする。3 点はいずれも「 A Z A Z AZA Z の意味に、RPの意味が表われる」ことに関連している。

第 1 点,在隐喻表达中,有时代词与 RP 相对应的事实。(17)(18)中,“who”、“それ”不是与 AZ 相对应,而是与 RP 相对应。


(17)柏拉图,这位伟人,在最高层架子上

  (福科纳耶尔(1994:9))

(18)饭碗被端上了餐桌,但上面有裂缝

  (深谷·田中(1996:199))

第二点是,「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的隐喻在于(19)-(23)中,如果 RP 不包含在 AZ 中,则下划线部分将全部表示“people”,从而没有意义上的区别。然而,实际上,每个表达的本来意义是
  るRP 对 AZ 正在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19)我们需要几个强壮的身体加入我们的团队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6))


(20)大学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6))


(21)我们需要这里有一些新面孔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7))


(22)那个人要养活太多人

(山梨(1988:105))

(23)我们需要五个人来帮助公司

(山梨(1988:105))

第三点是,并非所有修饰 RP 的修饰语句在隐喻表达中都是被允许的。正如(25)所示,只有当修饰语句导致 AZ“鸡肉”的质量差异时,修饰语句才是被允许的。这一事实表明,RP 的意义对 AZ 的意义有所贡献。


(24)他们提供了来自玉米饲养的(阿肯色州,快乐,斩首)鸡的肉

(Nunberg(1995:120))

(25)他们供应了玉米饲养的(阿肯色州,??快乐,??被斩首)鸡

(Nunberg(1995:120))

  5 个隐喻的参照点结构中的两个功能


该句为日语,但内容不包含需要翻译的实质性信息,因此返回原文: メトニミーの参照点構造は,更に分析をすると,一枚岩ではなく,異なった 2 つの機能が存在しているこ とがわかる。この点について見てみる。


关于(26),虽然使用了(a)的表达方式,但通常不使用(b)(c)那样的表达方式。


(26)(a)水壶正在沸腾

(Langacker(1995:27))

(b)壶里的水正在沸腾

  (c)水正在沸腾

(26)(a)的下划线部分是隐喻,表示“容器 rarr\rightarrow 内容”的转移。关于使用(a)的表达方式而不用(b)的原因,可以通过语境等信息进行解释,这是避免详细说明的繁琐性,从经济性角度可以解释。然而,不使用像(c)那样直接指示对象的表达方式,从经济性角度是无法解释的。这表明隐喻在语言化之前的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作用。

考虑认识到烧水壶中的水沸腾的情况时,烧水壶中的水是无形的物体,本身很难被认知。然而,以烧水壶的形状为参照点,就可以更容易地以具体的形状来认知。在这种情况下,烧水壶中的水是借助烧水壶的形状来明确其形态的。

因此,在(26)(a)中,借助容器“kettle”来指代其内容“水壶中的水”。换句话说,(26)(a)通过其概念的部分“水壶”来指代整体“水壶中的水”,这就是(26)(a)的隐喻功能。我将这种功能称为“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

关于(26)(a)的隐喻,可以说,除了“显著的局部指示”之外,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看法。将容器“kettle”和其内容“water in the kettle”视为一个整体性的格式塔“KETTLE”的看法。将作为格式塔看待的概念用“KETTLE”表示,将容器本身用“kettle”表示。以下,将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标注。从科学精确性的角度来看,沸腾的是“water in the kettle”,但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主观看法来看,与沸腾有关的是作为格式塔的“KETTLE”。我将这种隐喻的功能称为“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语化”。在(26)(a)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显著的局部指示”和“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语化”两种看法,但并非所有的隐喻都能同时采用这两种看法。许多隐喻中,某种特征会占主导地位,这是本文以下分析的主张。

  6 种隐喻类型和 2 个功能


在以往的研究中,在提到隐喻的分类时,存在多种类型,其中在概念对象上有“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和“全体 rarr\rightarrow 部分”这两种相反的类型。(27)-(29)是“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的例子,(30)-(32)是“全体 rarr\rightarrow 部分”的例子。


(27)我有一套新轮子

  车轮 rarr\rightarrow 汽车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6))


(28)巨人队需要右外野更强的臂力。[臂 rarr\rightarrow 球员]


(拉科夫和约翰逊(1980:38))

  (29)他娶了个有钱人

金钱 rarr\rightarrow 富人


(Radden 和 Kovecses(1999:40))


(30)水箱溢出了。[水箱 rarr\rightarrow 水]

(山梨(1988:182))

(31)那家餐厅很美味。[餐厅 rarr\rightarrow 菜肴](瀬戸(1997:183))


(32)他拿起电话。[电话 rarr\rightarrow 受话器]

(瀬戸(1997:184))

(27)-(29)中,“显著的部位”是“wheels”,“arm”


“money”成为 RP,指示着整体中的“car”,“player”,“person”。另一方面,(31)-(32)中,将“CISTERN”,“RESTAURANT”,“TELEPHONE”作为“主観的関与に関わる対象”的格式塔来把握和语言化,但隐含着在科学上准确的意义上,参与的对象是“water”,“dish”,“receiver”。在概念对象中的“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类型中,“显着的部分指示整体”的功能表现得更为强烈,而在“全体 rarr\rightarrow 部分”类型中,“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语化”的功能表现得更为强烈。

  7 个隐喻的两种功能和语言现象


在探讨隐喻的两种功能和语言现象之前,先看看“图”(figure)和“地”(ground)。Langacker(1987)认为,在感知事物时,存在被识别为“图”的东西和被识别为“地”的东西的分化。前者具有形状,轮廓闭合,后者作为背景扩展。前者被称为“图”(figure),后者被称为“ground”(地)。在本稿中,我们将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隐喻的两种功能,如下所述。“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的功能中,RP 是“ground”,AZ 是“figure”。因此,语言表达所表示的意义是 AZ。另一方面,“涉及主观参与的对象的语言化”的功能中,RP 是“figure”,AZ 是“ground”。因此,语言表达所表示的意义是 RP。

现在,(33)(34)中可以看到隐喻和代词的照应关系的对比。


(33)(a)BLT 未付账离开

  *?它无法食用
(杉本(1998:133))

(b)BLT 未付账离开


他跳进了一辆出租车。(杉本(1998:133))


(34)(a)我的前夫停在上层甲板上


他今天坐公交车


(豹和拉登(1999:10))


(b)我的前夫停在上层甲板上


* 它有一个加利福尼亚车牌


(豹和拉登(1999:10))


(33)的“BLT”是“料理 rarr\rightarrow 订单客”类型的“显著部分指示整体”功能的隐喻。(34)的“ex-husband”是“涉及主观参与对象的言语化”功能的隐喻。在(33)中,由于 AZ 是“角色”,所以不允许与 RP 对应,但允许与 AZ 对应。另一方面,在(34)中,由于 RP 是“角色”,所以允许与 RP 对应,但不允许与 AZ 对应。

  8 个隐喻的两种功能的结构


作为,我们考察了两个功能:“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和“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说化”。在两者中,RP 都被凸显并言说化,但语言表达所指示的意义存在差异。“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的功能中,RP 作为背景,AZ 作为前景。因此,语言表达所指示的意义是 AZ。另一方面,“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说化”的功能中,RP 作为前景,AZ 作为背景。因此,语言表达所指示的意义是 RP。AZ 仅作为语言表达的含意存在。

本稿では、这两个隐喻功能的结构如图 3 所示。各缩写与图 1、2 相同。(a)的功能是“根据显著部分指示整体”,(b)的功能是“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说化”。(b)中的 AZ 是波浪线,表示“ground”和含义。


(a)

(b)
  图 3

  9 术语的两种功能的特色


以上所讨论的隐喻的两种功能“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和“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说化”之间的区别进行进一步探讨,并试图探究隐喻的功能与语言中的概念化之间的关系。

  9-1 「显著部分指示整体」


“根据显著部分对整体的指示”可以描述为“与原意不符的指示功能”。(35)是“根据显著部分对整体的指示”的例子。


(35)小红帽来了


下线部分的词语意义不是 RP,而是指“戴红头巾的女孩子”的 AZ。


类似的函数也出现在复合词(compound)中。下一个(36)(37)是英语的复合词,(38)(39)是
  对应日语复合词的。
  (36)消防车
  (37)公路侠
  (38)消防车
  (39)追赶

英语中,“火”和“汽车”,“街道”和“人”被作为“显著的局部指示整体”而描绘,而日语中,“消防”和“汽车”,“追う”和“はぐ”被描绘。在将类似指示物或类似概念语言化的情况下,似乎认为所描绘的部分和所包含的部分因语言而异。

Langacker(1987)通过解释像(40)这样的复合词的意义来展开概念主义语义学。 (40)buggy whip(Langacker(1987:157)) (40)的复合词意义“御者のむち”即使将构成要素“馬車”和“むち”组合起来也不会出现。因此,整体的意义不仅仅是构成其意义的组合,这种现象在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为了解释这种语言的合成性(compositionality),传统的语义学观念“建筑用积木隐喻”(building block metaphor)无法应对,Langacker 提出了“脚手架隐喻”(scaffolding metaphor)。也就是说,在语言中,并不是像堆积建筑用积木一样构建整体,构成要素的意义并不是从整体意义中产生的。构成要素的意义就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一样,用于塑造整体意义,但一旦整体意义形成,就不再需要,并被废弃。从这种语言的合成性来看,复合词可以说是隐喻“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功能的显著例子。

  9-2 「关于主观参与对象的言说化」


根据 Langacker(1995)的说法,(41)是转喻的一种。

  (41)我们听到了小号声

Langacker(1990)认为,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个句子,需要将“a trombone”表达为“the sound of a trombone”,但这种解释似乎依赖于“trombone”这个名词的百科全书式知识所引出的“乐器是演奏并发出声音”的含义。(41)中,RP 的“trombone”捕捉了作为格施塔特(Gestalt)的“TROMBONE”,而 AZ 的“the sound of a trombone”只存在于含义上。这可以被描述为“依赖于语言表达的含意功能的特征”。“hear”可以像(42)那样,以各种名词作为宾语。


(42)(a)我们听到了声音

  (b)我们听到了噪音
  (c)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
  (d)我们听到了铃声
  (e)我们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f)我们听到了一场音乐会
  (g)你能听见我吗?
  (h)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

(i)我们听到了他的解释

  (j)我们听到他来了

(a)(b)作为目的语,"音自体"被语言化,而其他例子则是,如下所示,“音”的含义由名词提供。

  (c)声音是通过喉部特殊器官发出的声音
  (d)铃铛被敲击发出声音
  (e)鸟会发出鸣叫声
  (f)音乐会演奏音乐并发出声音
  (g)人们在交流意思时发出声音
  (h)声音是新闻传达的主要媒体
  (i)说明的主要方法是声音

(j ) . ) . )人が未⿻未丷.未丷) ~ 人 か ゙ 未 ⿻ 未 丷 . 未 丷 情况是出现脚步声等


接下来,看看 Lakoff(1977)中提到的“topless”的例子。

  (43)(a)无袖连衣裙
  (b)无上装女服务员
  (c)无上装酒吧
  (d)无上装区

(a)至(d)中使用的“topless”具有多义性,但所有这些都包含着相同的中心意义“露出胸部”,在名词的关系上,也可能是在“依赖于语言表达的含意而发挥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取出以下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b)女服务员穿着连衣裙


(c)bar rarr\rightarrow 穿着 dress 的 waitress


(d)地区 rarr\rightarrow 穿着 dress 的女服务员所在的酒吧很多


接下来,看看日语中的类似例子。(44)是包含日语关系从句的句子。

  (44)买了书的学生

此关系节的含义模糊,Nomura(2000)认为,英文翻译对应于(45)(a)-(c)中的任何一个。


(45)(a)'购买了一本书的学生'


(b)'从(他/她)那里买书的学生'


(c)学生(为/给)( )买了一本书


英语的关系从句被解释为连接主要部分和关系从句内部的项的句法解释,而日语的关系从句则是通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进行意义解释
  同样也是这样的例子。(46)-(51)。

(46)从明天开始变得有活力的书(桥田等(1995:78))


(47)大家都变得精神的书(桥田等,1995:78)

  (48)无法去厕所的广告
  (桥田等(1995:78))
  (49)这是从明天开始能让人变得有精神的苹果
  (桥田等(1995:78))

(50)去跳舞的服装(桥田等(1995:78))

  (51)鲑鱼烤焦的味道

这些有意义的解释需要从主要部分名词的属性中找出以下因果关系。


(46)(47)「本」 rarr\rightarrow 「それを読むと」 (46)(47)「这本书」 rarr\rightarrow 「阅读它」


(48)“商业” rarr\rightarrow “看看那个”

  (49)“苹果” rarr\rightarrow “吃了它”
  (50)“服装” rarr\rightarrow “穿上它”

(51)“三文鱼” rarr\rightarrow “烤的时候发出的气味”


(51)翻译成英语时,由于英语中需要语法上的解释,因此需要像(52)下划线部分那样,将日语中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


(52)鲑鱼烤制时散发出的气味


此外,除了像(53)这样的常规关系从句之外,还存在像(54)这样的主要部内在型关系从句。

  (53)[从盘子上取下的]苹果吃了。

(54)吃了放在血上面的苹果。


(54)在那里,(53)同样地,“吃了”这个动作的对象是“苹果”,而“吃了”这个动作施加的主观关联的对象是“苹果在盘子上”这种情况。


类似的函数在(55)的例子中也似乎有所体现。


(55)(a)我的汽车油箱没油了

(山梨(1998:100))

(b)我的车没油了。(山梨 ( 1998 : 100 ) ( 1998 : 100 ) (1998:100)(1998: 100)

  (c)我没有汽油了
(山梨(1998:100))

(55)由于“我的汽车油箱”中没有“汽油”这一事实,与“没油了”直接相关的是“油箱”,但将“我的汽车”或“我”作为主观参与的对象来理解。因此,(b)(c)对于 AZ 中的“油箱”是含蓄存在的。即使在描述相同的情况时,也表明了概念者对哪个概念有主观参与,参与的对象就会以“油箱” rarr\rightarrow “汽车” rarr\rightarrow “我”这样的不同方式被描述。

  10 个隐喻的功能和英文解释


10-1「显著部分指示整体认知机制」


Ullmann(1962)在隐喻分类中,


正如指出“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的重要性一样,

在メトニミー表达中,“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的类型广泛存在。“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和“全体 rarr\rightarrow 部分”注意方向的对比性方面,“部分 rarr\rightarrow 全体”的注意方向是单一的,可以特定化,而“全体 rarr\rightarrow 部分”的注意方向存在多个,难以特定化,这可能是原因。

10-2「关于主观参与对象的言化」的认知机制


「关于主观参与对象的言说化,起作用的认知机制是“客观状况与主观认知的差距”,并能指出“基本层次上的言说化”。看看 Langacker(1990)提出的(56)的例子。」


(56)(a)这支红笔是黄色的

(Langacker(1990:192))

(b)与这支笔的外表面相关的颜色感觉,以及由其创造的标记相关的颜色感觉是红色,而黄色。(Langacker(1990:193))在追求科学上准确的表达时,不应选择(56)(a)的表达方式,而应选择(56)(b)这样的表达方式。然而,实际上,严格来说,(a)的表达方式作为无标记的表达方式被使用,与事实不符。关于这个“基本水平”,Ungerer and Schmid(1996)将其解释为分类水平。例如,以“狗”为例,分类的“高级水平”包括包含“狗”的“动物”和“哺乳动物”,“基本水平”是“狗”。然后,“低级水平”包括“猎犬”、“斗牛犬”、“牧羊犬”、“贵宾犬”等各种狗的品种。在这个多级水平中,人们更容易关注的是“基本水平”,它对应于自然界中最明显的区分,是能够感知世界生物和物体之间最明显差异的级别,即能够轻松区分与其他事物的最明显差异的级别。

  10-3 意味の機能と英文解释


以上所見到的隐喻功能的,对错误英文解释的提示进行思考。1 章中处理的(1)-(4)进行查看。


(1)日本人去英国是为了他们的海军


(2)派遣俄罗斯舰队沉入海底

  (3)一般环流

(4)在字典中找到的位置


语言表达及其所表达的概念,无论程度大小,都与隐喻的“不同于本义的指示功能”的 RP 和 AZ 的关系有关,即使在传达类似概念的情况下,日语和英语在捕捉和概念化方面也存在差异,并通过语言化来表达。因此,在英文解释中,

英语表达的字面意义上的“scaffolding”意义,从传达意图的“building”概念中寻找,需要寻找日语的“scaffolding”表达。(1)-(4)传达意图的概念是,“日本政府选出的代表前往英国学习陆军技术并将其引入母国”,“与俄罗斯舰队作战并将其击沉海底”,“作为普通名词在大众中普及”,“在词典中找到位置并收录”的内容。这些“building”所表示的日语“scaffolding”可能如下所示。“日本从法国学习了陆军”,“俄罗斯舰队被沉入海底”,“作为普通名词的用法”,“被收录在词典中”。


接下来,看看第 1 节中提到的(5)(b)(6)(b)下划线部分。

  (5)(b)繁忙的街道
  (6)(b)健康锻炼

语言表达及其所表达的概念,与隐喻的“语言表达的含意依赖的功能”中的 RP 和 AZ 的关系有关,即使在传达类似概念的情况下,日语和英语在语言化过程中对含意的依赖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英文解释中,与其将这些词作为多义词来记忆,不如寻找它们之间如以下下划线部分所示的含意上的因果关系,并寻找相应的日语表达。


(5)(b)人很忙 rarr\rightarrow 热闹的,拥挤的

  (6)(b)使人健康 rarr\rightarrow 对健康有益

  11 结束语


本稿中,考察了日常语言使用中隐喻的功能,指出隐喻具有“通过显著部分指示整体”和“与主观参与相关的对象的言语化”两种功能,并通过探讨这种隐喻功能与语言概念化的关系,尝试对英语解释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Fauconnier,Gilles.(1994)心灵空间.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Lakoff,George.(1977)"语言格式塔,"第八区域会议论文集.芝加哥语言学学会,183-228.


Lakoff,George,和 Mark Johnson.(1980)


《我们生活的隐喻》.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Langacker,Ronald W.(1987)认知语法基础(第 1 卷):理论前提.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Langacker,Ronald W.(1990)概念、图像与符号:语法的认知基础.柏林:莫顿·德·格鲁耶特出版社.


Langacker,Ronald W.(1995)"提升与透明度,"语言 71,1-62.


野村,益弘.(2000)《论日语“相对从句”的更好理解:以“内部中心语相对从句”为特别参考》,英语语言学,193-219.


Nunberg,Geoffrey.(1995)“意义转移”,语义学杂志 12 卷,109-132 页


豹,克劳斯-乌韦,和冈特·拉登.(1999) “引言”,载于豹,克劳斯-乌韦和冈特·拉登(编)语言与思维中的转喻,1-14.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出版社.


Radden, Gunter,和 Zoltan Kovecses.(1999)


《隐喻理论》,载于《Panther》,Klaus-Uwe 和 Gunter Radden(编)的《语言与思维中的隐喻》,第 17-59 页。阿姆斯特丹:John Benjamins


Ullmann,Stephen.(1962)语义学.意义科学导论.牛津:巴兹尔·布莱克威尔出版社.


Ungerer,Friedrich,和 Hans-Jorg Schmid.(1996) 认知语言学导论.斯图加特:克莱特出版社.


深谷昌弘•田中茂範.(1996)『言葉の〈意味論〉一日常生活の生の営み一』紀伊國屋書店。


桥田浩一,大津由纪雄,田篞行则.杉下守弘。(1995)「言语」认知科学 7.岩波书店.

  佐藤信夫.(1992)『レトリック感覚』講談社。

瀬戸賢一。(1997)「認識のレトリック』海鳴社. 瀬戸賢一。(1997)《认识修辞学》海鸣社。


杉本孝司.(1998)『意味論 2 」黑潮出版社.


山梨正明.(1988)『比喻与理解』东京大学出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