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用户在 2024-5-13 1:46 为 https://appmqynixzt6961.h5.xiaoeknow.com/p/course/video/v_62b914a2e4b050af23947054?product_id=p_62b8... 保存的双语快照页面,由 沉浸式翻译 提供双语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返回前一页
汤质私房课
转音频
单集播放
倍速1.0X
【4】深刻:阴面的努力
2022.06.27
  • 详情
  • 评论
包含该课程的还有
【2022年度私房课】人间攻略:在时间中转向

4、深刻:阴面的努力

第二个要素不是经验,而是:“意向活动”。我们不能左右我们的经验,但我们能左右我们遭遇经验的方式。


“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能是现象学中最重要的概念。现象学认为,我们的经验有一个最基本特征,叫做“关于性”(aboutness)。意识总是朝向某对象的意识,思考总是朝向事物的思考,观看总是朝向某事物的观看。


根据现象学泰斗胡塞尔的划分,意向活动的“内容”由三个维度构成:对象、质料和性质。


“对象”就是意向的那个“东西”,比如我看着桌上的这台“电脑”,又比如我们现在的语言正在谈论的“意向性”这个概念,它们都是对象;


“质料”是使对象成为它自身的东西,比如“电脑”的物质结构与运行原理令它成为电脑而不是计算器、电视机或是人脑,比如我们意向性的定义与维度,这些东西让这个概念区别于经验和意识,质料也被称为“理解性意义”(有点像符号和解释项的结合)。对象是直观现象层面的,对象的质料则是理性分析层面的;


性质指意向活动的样式,比如同样是朝向一台电脑,我们可以希望着它、欲求着它、怀疑着它、判断着它、肯定判断着它,否定判断着它。


第二部分序列.00_01_29_29.Still001.png


我们常说注意力是最稀缺资源,因为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关注很少的对象,如此一来,选择关注哪些对象似乎就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我们要关注那些需要深度理解的、深刻的、有价值的东西,无视那些惹人注意的、肤浅的、没价值的东西。


拿我的工作来说,如果我要做出一门能启发听众的课程,我必须泡在经典作品里,天天刷抖音看爽剧是不行的。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泡在经典里,能让我创作出经典,也能把我变成一个只会掉书袋的复读机。差别在哪?如果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如何创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事物或如何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两者是一回事——那么我必须指出一个几乎被很多人忽略了的盲区:


选择注意什么东西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选择用何种“姿态”望向它。


比对象、质料更重要的,是意向活动的性质与样式。所有意向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判断,所有判断中,最有价值的是“否定”。


如果今天这节课你只能只带走一个关键词,那么这个词一定是“Negative”。


人间攻略4-深刻.mp4 - 02.33.486.png

人间攻略4-深刻.mp4 - 02.44.664.png


Negative的含义很广泛,否定、否认、拒绝的、怀疑的、不同意的、消极的、非建设性的、无预期结果的,负的,阴性的。


我会用整期节目向你论证:我们追求的那些东西:关于深刻、创意、意义、真正的价值感,禁得起辩护与反思的世俗成就,它们根本上都来自Negative,来自一种否定的姿态。一个作品之所以深刻,富有创意、价值和意义,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中包含了巨大的否定性。


人间攻略4-深刻.mp4 - 03.27.790.png


《资本与少年》的最后我作出了一个论断,审美能力是最终的竞争力。在今天的语境下,不如说审美是最终的防御力,因而才是最终的竞争力。问题是:审美能力具体是如何转化成防御力的?防御力最终又是如何转化为竞争力的?


++影片素材: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1:05:32-1:10:51 ++


「归根结底,一切取决于品味(taste)。他们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品味,因此他们的产品没有灵魂,没有启发性(enlightenment),没有创造力,是平庸的三流作品」 


人间攻略4-深刻.mp4 - 06.04.614.png


品味是如何与灵魂、启发性、创造力以及一流作品关联起来?我们不妨先来关注“品味”这个词。


“品味”来自“事物即食物”的隐喻,我们会不自觉地用味觉范畴来处理外部对象,“尝试”某件事,体验很“爽酸”,身材很“火辣”,生活很“甜蜜”,日子很“辛苦”,心里不是“滋味”。


事物如食物,体验如品尝,做事如烹饪,在今天的课程里不只是隐喻或类比,而是一个基本假设,我们假设完成任何一件事的过程,和做一道菜没有本质区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容易理解“品味决定一切”,如果我们人人都是厨师,品味就是最基本的判断力。


人间攻略4-深刻.mp4 - 07.09.303.png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07.41.085.png


在今天的阐释框架下,我们暂时将其界定为“知道该拒绝什么”的能力(懂得如何进行防御的能力)


当这个世界被菜谱和算法占领,当大众的选择变得庸俗不堪,“品味”是你最后的壁垒。为了说明审美/品味具体是如何转化成防御力的和竞争力的,请随我听两首歌。


++播放音乐-xx爱大米++


第一首,2004年发布的《xx爱大米》。


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曾经传遍大街小巷,甚至登上春晚,受众面如此之广,我们很难说这是一首“难听”的歌,当时我16岁,虽然说不上特别喜欢,但至少不讨厌,也常常不自觉地哼着唱。


再听另一首同时代的歌


++播放音乐-蓝色骨头++


第二首是2005年发布的《蓝色骨头》。


很遗憾,我16岁时还没听过这首歌,但我能想象,如果当时的我听到,一定会说这也算歌?小二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它“不好听”,但我不敢破口大骂了,我会认认真真地欣赏,仔细解读歌词背后的心思,分析编曲的安排,分析他的腔调,也许最后仍然欣赏不来。小心将它放在一旁,感叹“我还是不够深刻呀”。


这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经常会面临的尴尬,我们说不出哪里好,甚至根本就不觉得好,但这居然不影响我们认同这个作品的价值,价值仿佛是内在于这些作品的。


其实可以从否定性与消极性的视角理解这种窘境。


我不敢怠慢《蓝色骨头》,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崔健在1989年——我一岁不到的时候——就写出了《花房姑娘》这种谁听都觉得好听的歌曲。17年后他写了这首明显不好听、故意不好听的歌,这事儿一定没那么简单。我即便听不出蓝色骨头哪里好,但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忽视这其中包含了巨大的否定与消极——老子不在乎你们在乎的那些东西,包括“音乐应该让所有人觉得好听”这种貌似真理的观点。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14.26.448.png


这就是对“预定普遍性”的拒斥,正是这种拒斥为人这个空洞符号注入了无数的解释项,不可交换、坚守、尊严、真诚、自由、独立、超越、美。


其实崔健这个例子还不够极端,更极端的是窦唯。


早期窦唯的歌是这样的,是所有人都觉得好听的歌……(现场播放:《don’t break my heart》)


后来是这样,这是十年后的挑剔文青也会称赞yyds的歌……(现场播放:《暮春秋色》)


再后来是这样……(现场播放:《钟之告》)


巨大的否定性与消极性。


在艺术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有些画家,早年能画出所有人都觉得好的画,越到晚年越离经叛道,越来越令人“看不懂”,即使看不懂,我们也不敢怠慢。这是毕加索的自画像的“进化”史…………(现场播放: 毕加索自画像演变)


立意、风格、技法、形式、内容、审美,你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这种变化,你唯独不能忽视的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否定性与消极性。请你一定要把它与「什么都瞧不上,老子最牛逼」的假否定真肯定区别开来,这种否定与消极是无差别的,不分对象的,因而也必然是「自否定性」的。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21.25.951.png


当我们说一个人“庸俗”的时候,当乔布斯吐槽对手产品“平庸”的时候,大约是在说:他明明可以反思与拒绝,但他没有。


再回头理解“品味”,我们就豁然了,脱离了庸俗意义的“品味”,大致指是一种「包含了自否定立场的判断力」。


一个人之所以判定一个东西是拙劣和平庸的,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东西缺乏一种“自否定性”。而他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能抵御平庸与拙劣的指认,是因为他自身具备这种自反性。


作品中的拒斥,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未经反思的肯定和接纳,同样也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请大家注意这两张图的对比,他们分别代表了世俗评价光谱上的两个极端。


在常人的评价系统中,坐拥劳斯莱斯的杨臣刚先生无疑处于顶端,窦唯怎么看都是个loser。我们在这里装模作样地批判前者,但这个会场之外,有更多人在背地里羡慕他,因为他为常人的庸俗美梦提供了一个最纯粹的样本——十年蛰伏,一朝成就,一把收割,消费至死。


让我们回到图示做一个有趣的推演,这个世俗目光的夹角,其实来自肯定与否定意向的分叉,这个夹角的上缘代世俗目光中的高价值,下缘代表世俗目光中的低价值。在常人的眼中,这个上缘的倾斜是由肯定-积极性创建的,下缘的倾斜则是由否定-消极性创建的。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24.05.318.png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24.16.955.png



你如果认同我前面的这番推论,承认否定性的价值优先性,你就会将常人的评价系统颠倒过来。杨先生是所有庸俗样本中最瞩目的那个,而窦唯,用Gai的话说,离成神就差一个死亡了。这不是什么小众文青才秉持的观念,而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大家只是没有仔细辨析过这层道理。


一个成为了世界首富之后却将自己所有的钱捐出去的人,会比历史上所有世界首富都更受世人尊重。难易度与价值度的关系在此依然成立:取得世俗成功是困难的,比成功更困难的事,是明明可以获得,却拒绝这种成功。


我们曾经从欲望机制的角度解释过否定意向的优先性,还记得那个“欲望的排队模型”吗?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26.49.733.png


————


- 我们参与排队,不只是想要得到队伍起点供应的那个“东西”——也「想要他人的想要」,这是所谓对欲望的欲望,也是欲望的真正成因,而那个“东西”,只是被其附身的傀儡——无论它的实体形态是什么——房子车子包包球鞋JK制服肖战王一博——都一样,铁打的欲望,流水的对象。


- 重点来了:这个欲望的排队模型和日常的排队现象相比,有一个非常重要差别——排在最前的那个人,那个所有人欲望的焦点,一切欲望产生的原因,他身前其实空无一物,因为他什么都「不想要」,他是**否定的化身**,他总是一脸无辜地对后面的人说:我只是个普通人,请你们不要羡慕我。结果却让后面人的两眼放光:所有人都羡慕你,你却觉得自己不值得羡慕,这太特么让人羡慕了!


————


你会发现,这个社会评价体系中最受尊崇的那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高超的弃绝


下面这个电影片段描述的是日本国宝级画家熊谷守一的日常,我们体会一下:(视频有些长,但希望大家认真看完,它与我们下一个小节的主题有很大关系)


++影片:《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人间攻略4-深刻(0703).mp4 - 29.55.627.png


我发明了一个词:阴面的努力。我们应该把人追求成就的过程设想为雕刻一枚印章的过程,**“深刻”是在深深处努力雕刻的结果**,而雕刻这个动作,是一种通过否定和舍弃达成创造的行为。


此时你会问:否定和舍弃如何能创造?


我们进入下一节:创造:我闭上眼睛,目的是为了看


评论(6) 查看更多
freedom
常看常新
4天前 回复
Dasein
塑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塑像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你自己,而需要去除的是外界的期望。这把雕刻的凿子是人格的独立,若经常反省叩问内心,那么雕刻出这个塑像的时间就会缩短。 ——米开朗基罗
2022-10-14 03:23 回复 3
吴伟民
品味很重要
2022-08-14 14:27 回复
课程目录
课程目录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