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寫爆款博客火出圈,主筆竟是 Claude
AI 增效 3 倍,資料庫崗暴增 2312%,人機協作成關鍵
【導讀】普華永道的最新研究揭秘:AI 不僅沒搶飯碗,還讓員工創效翻三倍,資料庫工程師崗位暴增 2312%。 從招聘到績效,AI 正重塑企業運營邏輯。 AI 能幫你幹活,但人情味還得靠自己!
最近,Anthropic 給自家 AI 開了個博客。
這個叫「Claude Explain」的博客頁面,內容主要由 AI 模型 Claude 生成。
博客包括《用 Claude 簡化複雜代碼庫》這種硬核主題,旨在秀一把 AI 的寫作能力。
不過別誤會,這可不是 AI 在放飛自我。
目前尚不清楚 Claude 的原始寫作內容在文章中佔多大比例。
據一位發言人介紹,所有內容都得經過 Anthropic 的專家和編輯團隊把關,他們會給初稿加上真知灼見、實際案例和背景知識。
發言人表示,這並非是 AI 隨意輸出,編輯過程需要人類的專業知識,並且經過多次反覆運算。
從技術角度看,「Claude Explain」展示了一種協作方式:Claude 創建教育內容,團隊進行審核、完善和優化。
但要是點開博客主頁,估計會有點懵:歡迎來到 Anthropic 宇宙的小角落,Claude 在這裡聊各種話題。
這容易讓人誤以為整個博客全是 Claude 一手包辦。
Anthropic 表示,做這個博客其實是想演示「人類+AI」的協作模式,先從教育內容開始試水。
這就像用 AI 給工作「開掛」,給使用者提供更多價值。 我們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讓專家能藉助 AI 做更多事。 接下來還會有創意寫作、數據分析、商業策略這些話題。
AI 寫內容,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Meta 的小紮想開發一種端到端的 AI 廣告工具,OpenAI 搞出了專門寫創意文案的模型,放話「AI 能搞定 95%行銷人的活」。
出版商也在嘗試用 AI 寫新聞:
Gannett 用 AI 寫體育賽事總結和頭條摘要,Bloomberg 給文章加 AI 摘要;
Business Insider 上周裁員 21%,並力推記者用 AI 輔助寫作;
《紐約時報》鼓勵員工用 AI 提供編輯建議、撰寫標題,生成採訪問題;
《華盛頓郵報》正在開發一款名為 Ember 的 AI 驅動的「故事編輯器」。
但現實很骨感,這些 AI 寫稿嘗試好多都翻車了——最大的毛病就是「瞎編」。
Business Insider 推薦過不存在的書,不得不致歉; 彭博社更正了幾十條 AI 寫的錯誤摘要; G/O Media 硬發 AI 寫的錯漏百出的文章,被全網群嘲。
不過 Anthropic 表態了:雖然用 AI 寫博客,但他們還在招行銷、內容、編輯這些崗位呢! 大家品品~
AI 博客曇花一現
但,劇情反轉——這博客才活了一個月就掛了!
Anthropic 找了些專家和編輯來給 Claude 的草稿潤色,確保內容靠譜,沒啥 AI 胡扯的毛病。
他們的目標是把 Claude 的寫作能力跟人類經驗結合起來。 但現實給了他們一記重拳。
這個博客在 Anthropic 官網上有自己的頁面,開張時發了幾篇文章,SEO 數據顯示,一個月內就有 24 個網站連結到它,算是不錯的成績。
可突然之間,某個週末,Anthropic 直接關了博客,把網址重定向到官網首頁,所有文章也全沒了。
首先,社交媒體上的反響不太好。
有些人覺得這博客就是個包裝精美的行銷套路,還有人吐槽 Anthropic 沒說清楚哪些內容是 Claude 自己寫的,哪些是人類改的。
到底是 AI 多厲害,還是人類在幫 Claude 擦屁股?
另外,AI 寫作是個雷區。 即使是 Claude 這種頂尖 AI,也可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搞出公關危機。
Anthropic 估計也怕 Claude 寫出啥離譜的東西。
這博客可能本來就是在試水。 有消息說,他們想通過這個博客把使用者想要的實用內容和營銷目標結合起來。
但當反饋平平,風險又擺在眼前,他們果斷選擇收手。
老實說,這決定挺明智——與其硬撐下去冒風險,不如及時止損。
AI 讓工作更高效,而不是搶飯碗
普華永道(PwC)最新研究發現,生成式 AI 不僅沒讓我們丟工作,反而讓職場來了個大升級。
尤其在寫代碼、做軟體這些領域,AI 簡直成了公司賺錢的「秘密武器」。
PwC 分析了全球近 10 億條招聘廣告,發現自 2022 年以來,用了 AI 的行業,每個員工給公司賺的錢翻了三倍!
這說明企業在 AI 上砸的錢真沒打水漂。
整體來看,AI 帶來的不是裁員潮,而是讓工作模式大洗牌,工作效率、工資和技能要求都跟著漲。
這和 Anthropic CEO 的說法完全相反。 他之前放話,說 AI 未來 1-5 年能幹掉一半的入門級白領工作,讓失業率飆升到 10%-20%。
新發佈的 Claude Code,寫代碼、改 bug 樣樣行,幾乎能和程式師平起平坐。
現在流行用自然語言程式設計,以後估計會越來越火。
AI 對就業的影響有多誇張? 企業為了餵飽 AI,瘋狂招人整理數據,資料庫工程師的崗位數量去年暴增 2312%,統計學家的需求也漲了 382%。
Experis North America 負責人 Kye Mitchell 表示:
AI 不是要搶工作,而是徹底改變工作方式。 只有當一個崗位 80%任務都能完全自動化時,技術才會真正取代它。 但現在,大多數工作遠沒到這個地步。 AI 讓我們的技能更強,幹活更快,能專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PwC 發現,不光高科技行業,連採礦、農業這些傳統行業也在用 AI。
受 AI 影響的行業,工資漲得比其他行業快兩倍,有 AI 技能的人工資比同行高 56%,比去年還多了 31%!
崗位對技能的要求也在加速更新,受 AI 影響的崗位,技能要求的變化速度快了 66%。
雖然整體市場不太景氣,但 AI 相關的職位招聘還在漲。 資訊通信行業搶著要 AI 人才,建築和醫療行業就慢半拍。
在美國,和 AI 強相關的崗位對技能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這也說明 AI 在重新定義崗位,不是讓人丟飯碗。
這幾年企業招人越來越不看學歷,看真本事。 今年4月,約一半的科技崗位招聘都沒卡死本科學歷。
AI 相關崗位,對本科學歷的要求從 2019 年的 63%降到了 2024 年的 53%。
雖然學歷門檻降低了,但公司都在往 AI 方向轉型。 受到不確定性影響,今年 4 月美國科技行業減少了 21.4 萬個崗位。
想保住飯碗或者升職加薪,還是得趕緊學習 AI 技能。
不會 AI,就沒工作!
多鄰國(Duolingo)老闆 Luis von Ahn 給 900 名員工敲了個警鐘:AI 現在是公司頭等大事!
他在4月備忘錄里說:
- 能讓 AI 幹的活,不再用外包人員;
- 招聘時優先看 AI 技能;
- 績效評估里加入 AI 使用考核;
- 除非 AI 真幹不了,否則不招新人。
有人吐槽 AI 翻譯不懂人類語境,學語言怎麼能少了人情味呢? 有用戶揚言要卸載,還有人罵公司「重 AI 輕員工」。
眼看輿論炸鍋,Luis von Ahn 趕緊出來救火:
別誤會,我沒想讓 AI 取代員工,我們招聘速度和以前一樣。 AI 可以加快工作速度,品質還能更好。 越早學會用 AI,以後日子才越好過。
Meta、Shopify、Box 這些大公司都在搞「AI 優先」戰略,包括風險評估、招聘、績效考核。
Meta 用 AI 做產品隱私風險評估,簡單決策全自動化,讓團隊騰出精力處理複雜問題。
Shopify 老闆表示,所有人都得學怎麼用 AI 幹活,做原型、寫績效報告,招新人前必須先證明 AI 幹不了。
「AI 要顛覆 Shopify 和我們的生活,必須 all in!」直接刷屏社交媒體。
現在谷歌招工程師時,面試都允許用 AI 工具解題了。
當然,也有公司試過之後發現不對勁。
瑞典金融公司 Klarna 靠 AI 砍了 38%的員工,AI 助手頂替了 800 多個全職崗位,但很快發現:需要人情味和複雜判斷的工作,AI 根本搞不定。
AI 不是萬能的,尤其是需要細膩溝通的時候,還得靠人。
現在明白啥叫「技術要狠,人情味要穩」了。
CEO 後來不得不承認步子邁太大了,現在一邊繼續投資 AI,一邊又招回不少零工。
初創公司 Bloomberg Beta 投資人 Roy Bahat 表示,新公司要是不把 AI 當底層邏輯,根本跟不上。
但關鍵在於怎麼用,不是用 AI 趕人,而是讓人學會跟 AI 配合,把重複性勞動交給機器,人去做更有創造性的事。
AI 正在「廢掉」一代學生?
不過,「會用 AI」和「只會用 AI」,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近有媒體採訪了許多老師,發現現在的 AI 簡直成了學生們的作弊神器。
各大公司都在大力向學生推廣 AI 工具,這讓那些試圖限制 AI 在課堂上使用的老師們的努力打了水漂。
學生一登錄學校的微軟系統,Copilot 就跳出來,慫恿你用它總結閱讀材料或寫草稿。
洛杉磯有個老師苦著臉說:「現在我批改的作業,差不多四成都是 AI 寫的。」
有位線上教英語的老師更崩潰:現在有些學生簡直把 AI 當腦子用!
有次上課提問,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想想」,然後就靜音了,估計是偷偷用手機搜答案呢。
等她再開口,回答得結結巴巴,明顯是現查的,根本不像自己想的。
研究發現,用 ChatGPT 越多,成績越差、記憶力越弱,連批判性思維都跟著退化。
「我的學生不再思考了,他們沒有興趣愛好。」
一位 12 年級英語教師憤怒地說,「他們沒有原創的想法,只會鸚鵡學舌般重複在 TikTok 上聽到的內容。」
老師們氣得有理,畢竟他們面對的是大公司極力推的 AI 熱潮,完全不是他們能控制的。
說到底,當孩子們習慣了讓 AI 代勞,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解題能力,更是獨立思考的靈魂。
參考資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06/03/anthropics-ai-is-writing-its-own-blog-with-human-oversight/
https://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4001199/pwc-genai-boosts-worker-value-wages-and-productivity-everywhere.html
https://www.pwc.com/gx/en/issues/artificial-intelligence/ai-jobs-barometer.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5/06/03/ai-workplace-duolingo-shopify-employee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智元”,編輯:英智 ,36 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