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用戶在 2025-7-3 16:17 為 https://36kr.com/p/3361420372711560 保存的雙語快照頁面,由 沉浸式翻譯 提供雙語支持。了解如何保存?

QuestMobile 2025 年 5 月 AI 應用行業月度報告:插件形態 AI 應用崛起,原生 AI 類 APP 分化,三大趨勢重塑產業大格局

  QuestMobile 移動·2025 年 07 月 03 日 08:00
AI 應用格局生變:外掛程式主導增長,原生 APP 分化顯著。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月里,在大模型能力沒有出現“代際躍遷”的情況下,AI 應用持續深入垂直探索,截止到 5 月份,外掛程式形態 AI 應用(In-App AI)、手機廠商原生 AI 類 APP、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PC 端網頁 AI 應用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 5.8 億、5 億、2.7 億、1.9 億,同比增速分別為 106.0%、 9.5%、316.0%、171.8%; 如果單從 APP 角度來看,DeepSeek、華為小藝、OPPO 小布助手、豆包、小米超級小愛位居前五位,月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 1.69 億、1.59 億、1.56 億、1.31 億、0.83 億。

這種格局變化,顯示出三大核心趨勢:首先,在開源大模型的影響下,外掛程式形態的 AI 應用已經成為嵌入各類場景的核心模式,並憑藉主 APP 的用戶規模和使用習慣,迅速獲得用戶認可(5 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數達到 34.7 次,有效 Token 消耗量高達 34.2 萬億),形成了一套低成本、廣應用、快篩選的“產業基礎設施+多元多維生態應用”的發展模式, 一如當年 4G 的迅速普及催生出了百花齊放的移動互聯網生態體系,接下來顯然會進一步推進各行各業持續升級,給現有的諸多商業模式帶來“次世代競爭”雛形。

其次,手機廠商依靠預裝帶來的優勢依舊明顯,不過,由於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 在過去幾個月的強勢出擊、持續拉新促活,對手機廠商原生應用帶來了較大衝擊和分流。 同時,「AI Agent」的應用模式進入一個爬坡期,也導致手機廠商原生 AI 類 APP 應用在功能差異化上陷入了「迷茫期」:深度操控做不到,淺層應用同質化...... 這都導致手機廠商的用戶增長和使用陷入瓶頸狀態,行業 5 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數約為 17.7 次,有效 Token 消耗量為 5.6 萬億,而這也成為擺在所有手機廠商面前的大考:能否打破「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魔咒?

第三,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 呈現出總體上升明顯、廠商兩極分化的態勢,5 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數達到 58 次,有效 Token 消耗量達到 69.9 萬億,均遙遙領先於其他幾個方向,但是,頭尾分化明顯,活躍用戶規模千萬級以上、百萬級以下的 AI 原生 APP 個數佔比分別為 7.8%、83.8%; 同時,千萬級以上規模原生 APP 用戶數量環比增長 2.3%,而千萬級以下規模原生 APP,大部分的用戶數量環比處於下跌狀態。 這種情況,同樣表現在了 PC 端網頁應用格局分化上。

這三大趨勢,正在悄然影響移動互聯網生態格局,甚至是傳統智慧產業的發展格局:一方面,各賽道頭部玩家紛紛調整外掛程式形態 AI 應用的名稱、位置、功能形態,吸引更多使用者使用,例如,QQ 瀏覽器、京東的 AI 入口分別增加至 3 個、2 個; 另一方面,頭部玩家紛紛將自身優勢能力綁定到 AI 應用上構建「新護城河」,例如,騰訊集團佈局了 AI 搜尋引擎、AI 社交互動、AI 文案寫作等多個賽道的應用外掛程式,抖音集團則在 AI 搜尋引擎、AI 圖像處理、AI 視頻處理等賽道佈局 AI 應用外掛程式。 這些外掛程式形態 AI 的應用,不僅悄無聲息地擠占細分賽道類 AI 原生 APP(含手機廠商的原生 APP)的市場份額,還快速改變原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形成的“使用者應用入口習慣”,例如搜索(抖音、騰訊 AI 搜索月活分別達到 2 億、1.6 億)、新聞、圖像處理等等......

大變局,正在悄然到來,具體情況怎麼樣? 不妨看報告吧。

對傳統 APP 而言,優化入口位置,增加入口數量是撬動用戶增長有效的槓桿:以較低邊際成本和最短路徑實現用戶規模快速擴張

一、移動端月 Token 消耗過百萬億,外掛程式形態主導 AI 頭部應用

1、AI 應用市場持續擴張的同時呈現形態分化,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外掛程式形態 AI 應用爆髮式增長,規模分別達 2.6 億及 5.7 億

手機廠商雖具備預裝優勢,但增長動力仍需觀察; 網頁端增速顯現但規模有限,辦公場景下的 AI 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2、活躍度上,具備功能深度集成的原生 App(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及輕量化、場景嵌入優勢的應用外掛程式正逐步影響用戶心智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 人均使用次數最高達 58.0 次,剩下依次是 AI 應用外掛程式(In-App AI),手機廠商原生 App,PC 端網頁應用。

3、Token 消耗量也直接反映出當下 C 端市場對兩類應用(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原生 App、AI 應用外掛程式)的使用深度,而商業效應則成為下個階段課題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來自手機廠商的 AI App 整體 Token 消耗量為 5.6 萬億,對比 5 億用戶規模略顯單薄,高價值服務存在但 AI 功能認知度低。 因此,突破基礎功能、深耕高價值服務成關鍵。

4、 從應用形態來看,活躍用戶規模 TOP50 應用中,外掛程式形態的 AI 應用份額最高,達 27 個; 互聯網/AI 科技企業“少而精”,原生 App 個數雖少,但均為頭部應用,如 DeepSeek,豆包

5、從【應用-賽道-企業】的立體分析架構全面解析國內 AI 應用市場

二、原生 App、網頁端應用發展呈金字塔結構,In App AI 應用處於流量上升期

1、 原生 App 發展呈典型金字塔結構:儘管整體規模已達 5.7 億,但頭部應用稀缺;尾部應用(50 萬以下)數量佔比超 75%,長尾現象突出

2、從增速來看,頭部陣營(千萬以上量級)表現出增長韌性; 100-1000 萬區間內 App,大部分面臨著增長困境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千萬以上規模原生 App 整體增速平均值達 2.3%; 此外,雖然 50-100 萬區間 App 出現 4%的增速平均值,但該區間內半數應用環比下降,僅個別應用帶動增長。

3、 千萬量級以上 App 中,以抖音旗下即夢 AI、豆包增速最快; 熱度過後,DeepSeek 連續 2 月出現下滑

4、 雖然千萬以下規模的應用面臨增長困境,但仍有部分 App 逆勢突圍,比如創作類應用萬能 AI 盒子,騰訊旗下的辦公類應用 ima

值得注意的是,萬能 AI 盒子是目前市場為數不多的付費類 AI 應用(所有功能都需付費使用),不知是否能打破 C 端應用商業化難題。

5、傳統 App 在 AI 轉型/升級發展上,呈「啞鈴型」結構:100 萬-1000 萬規模外掛程式佔比達 88%; 與原生 App 一致,頭部億級應用存在孵化挑戰

6、外掛程式形態的 AI 應用,本身自帶主 App 規模效應,因此,絕大部分 AI 外掛程式都處於流量上升期

7、部分外掛程式的流量增長來自其入口的調整(位置變化/入口數量增加),如 QQ 瀏覽器-Qbot,京東-京東京言

此外,3 家銀行的 AI 應用也躋身 Top10,可見銀行業也在加速 AI 化轉型進度。

8、 QQ 瀏覽器從原先站內 1 個 AI 入口增加至 3 個入口,京東增加至 2 個,同時入口較先前更顯性化; 此外,QQ 瀏覽器的 AI 產品從“AI 助手”更名為“Qbot”

類似 AI 產品更名的現象近期不在少數,如支付寶將「AI 健康管家」更名為「AQ」; 如果說調整位置,增加入口是為了快速獲取使用者,那麼產品更名則是為了最快速、最直接地加深使用者對產品的認知。

9、PC 端網頁發展與原生 App 相似,呈金字塔結構:近八成應用規模停留在 50 萬以下; AI 對網站價值的釋放,還需找到企業服務場景突破規模瓶頸

10、 千萬以上量級網頁應用出現「一超多強」格局,除 DeepSeek 外,絕大部分應用來自百度、騰訊、抖音旗下

早期百度在 PC 端搜索的優勢如今體現在其 AI 工具上,如百度 AI 助手,百度文庫、百度翻譯。

11、50-1000 萬量級的應用中,以天工環比增速最快,其次是騰訊 ima; 兩者近期所做的產品反覆運算,無一例外遵循了將技術優勢轉化為使用者可感知的價值

此外,ima 與微信、騰訊文檔等生態內產品的無縫銜接,則是規模增長加速器。

三、社交元素為 AI 創作賽道構建路徑閉環,使用者對 AI 圖像處理以專業性、功能完整性為第一考量

1、一季度熱門的 AI 搜索賽道目前處於平穩發展階段,企業級服務(服務顧問、創作設計)和場景化工具(圖像處理、語言翻譯)是當前增長主航道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AI 服務顧問賽道主要由京東-京東京言帶動(36.4%); AI 創作設計賽道,由即夢 AI 帶動(30.4%); 美圖秀秀-AI 修圖與搜狗輸入法-AI 皮膚則共同推動了 AI 圖像處理賽道的增長。

2、 創作設計賽道增長前十仍以網頁端應用為主導,抖音旗下即夢 AI 兩端應用紛紛上榜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AI 漫畫推文以 59%環比增速位居第一,即夢 AI-App 以 30.4%環比增速緊隨其後,創客貼 AI 排名第三,環比增速 23.9%。

3、即夢 AI 在 App 端的設計充分調用了抖音生態資源(創作的內容可通過平臺分發),在內容創作的基礎上疊加了社交屬性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即夢 AI App 對短視頻行業的活躍滲透率高達 99.2%,也印證即夢 AI App 使用者兼具內容創作與社交互動的雙端需求。

4、 圖像處理賽道以移動端應用為絕對主導,尤其是場景嵌入式外掛程式形態; 上榜應用多來自專業圖像處理工具,如美圖秀秀、美圖設計室、美顏相機等

這一現象意味著與使用者而言,該賽道內,功能性、專業性為第一考量。

5、 從使用次數來看,原生 App 較外掛程式應用更受用戶青睞,背後邏輯與使用者對功能的追求一致:原生 App 具備更完整、更深度的使用場景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移動端圖像處理賽道月人均使用次數為 11.6 次,星繪、炫圖 AI、星流均超出平均水準,使用次數分別為 27.7 次、17.2 次和 16.6 次。

6、 作為 AI 圖像處理賽道的兩個頭部應用,美圖秀秀的 AI 場景強調“工具專業化+場景全覆蓋”,抖音旗下星繪則以“生成-分發-傳播”形成閉環,屬於流程重構典型代表

四、抖音集團以娛樂+內容爭奪用戶時長,騰訊集團以社交+辦公強化生態粘性

1、TOP30 應用中,73%來自互聯網企業,四大集團佔據強勢地位, 背後與集團的技術積累+場景優勢+流量加持密不可分

2、四大互聯網集團在 AI 佈局上各有側重,百度技術中心化,阿裡電商中心化,抖音內容中心化,騰訊社交中心化; 其中騰訊和抖音更聚焦重塑泛生活及娛樂體驗

3、抖音集團在 AI 佈局上將應用與內容創作強綁定,通過娛樂基因驅動用戶互動,強化內容生態的使用者粘性,本質是通過 AI 技術強化內容生態的“護城河”

4、 2025 年 5 月,抖音集團移動端 AI 應用 Token 消耗量過 40 萬億,原生 App 的消耗是外掛程式(In App AI) 的 3.7 倍

5、抖音旗下 AI 應用月活呈現明顯的「頭部集中、賽道分化」特徵,TOP5 被搜索類應用佔據,均為外掛程式形態,依託抖音/今日頭條流量優勢快速獲客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AI 搜-抖音(外掛程式)以 2.07 億月活居首,豆包(原生 App)以 1.31 億位列第二。

6、豆包 PC 端活躍用戶周間重合度低、使用者粘性不足,辦公場景的滲透有提升空間; 同時,抖音系在移動端的規模優勢尚未充分轉化為 PC 端生產力工具的價值,協同潛力有待釋放

7、 騰訊集團以「超級 App 內 AI 外掛程式化滲透」為核心戰略,同時,通過騰訊會議 AI 助手對接企業微信客戶,實現 B2B2C 聯動

8、 2025 年 5 月,騰訊集團移動端外掛程式形態(In App AI)的 Token 消耗量近 10 萬億,原生 App 端 Token 消耗量 3 萬億

9、借助超級 App「資源」,微信的 AI 搜索以 1.6 億月活斷層領跑,騰訊元寶憑藉跨域協同優勢,兩端應用同時躋身 TOP10

10、經歷 AI 初期熱度后,使用者理性回調; 騰訊元寶雙端協同推進,PC 端依託騰訊辦公生態(文檔/會議)深度集成實現增長,移動端借力微信入口,共同覆蓋全工作流需求

  五、AI 應用生態發展洞察榜單

  1、AI 原生 APP 用戶規模增長 TOP 榜

  2、 AI 應用外掛程式用戶規模增長 TOP 榜

  3、AI PC 端網頁用戶規模增長 TOP 榜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QuestMobile”,作者:Mr.QM,36 氪經授權發佈。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參與評論
  評論千萬條,友善第一條
  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0/1000
36氪
36氪

下一篇

為了找回「大眾」,大眾點評選擇了回歸美團該如何確保大眾點評的流量,不會流向競爭對手呢?

  8小時前

  36 氪 APP  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